第四百七十一章快报,快报,骆涛又动笔了(1/4)
为了写好这篇很有意义的文章,也许极有可能会留名后世的作品。
他一整日就埋头在书房,一边查询现有的资料和经验,一边回想自己看了几十年的《新闻联播》的内容,特别是第三代的治世经验。
一边写,一边修改,一会儿兴奋,一会儿神情低沉。
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充满绿色的小院,又不禁幻想…不,是在他的人生中已经短短发生过的未来。
畅想,再畅想,他再把目光落在书案上的一张数张已经写满了文字的纸张。
“也许,这能提前改变一些什么?”他又有点不确定道。
是啊!小势可改,大势不可逆也!
要问为什么?因为某点就是这么规定的。
辛辛苦苦写了两日的文章,虽说只有仅仅三千余字,但还是使得青壮的骆涛显得十分疲劳。
“写好了?”朱霖一直都在书房伺候着骆涛写作,见他停笔发出长叹,就轻手轻脚走了过来。
这时骆涛的思绪还在现实和未来之中,回话很是随意,就如两人在人海里匆匆一瞥,“哦,好了。”
待朱霖柔软的手搭在他的肩上,他再才真正的回过了神。回头笑着道,“不是说让你不要守着我吗?看这,一脑门的汗。”
“我就喜欢看你认真工作的样子。”朱霖柔情蜜意,带着爱看着眼前人。
“呵呵,来,快看看我写的。”面对妻子投射出来的爱意,骆涛内心很是享受,但他更加想把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她。
骆涛显得急不可耐,快速转身拿起递给他。
还开玩笑道:“这要是能发表出去,你爷们儿那绝对能留名青史。快看看。”又催促道。
朱霖看此时的他就像看一个调皮的大孩子。
嗤笑,道:“好,我现在就拜读一下我们家的大才子写的留名青史的锦绣文章。”
“写给地区脱贫致富的几点建议。”这就是骆涛写的锦绣文章的题目名。
文中骆涛坚定的说:要坚持三中以来的正确路*线,不怕艰难的走下去,这是地区脱贫的地基,没有改革开放这个大环境,……
解放思想,上级领导要鼓地区的群众要依法开展商品贸易,并举例要向义*乌市学习。
又继川省徐启宾同志在1982年提出的“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观点,骆涛又再一次重提,并进一步详细的分析,阐述这“路”对致富脱贫的重要性。
又提出“因地制宜”利用地区特有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
又格外提到人才的重要性,“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最缺的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多少,决定着未来我们的路能走多远,决定着我们能不能赶超西方等发达国家。”
洋洋洒洒三千文,朱霖那是一字一落,认真研读学习。
朱霖看完文章,就盯着骆涛痴痴的看,那是崇拜的目光,那是情意萌发……
反正是一个女人在看一个绝世好男人。
她也不说话,也没有表达好或者不好的表情,骆涛就有点摸不准了,忙问:“怎么了,不合适吗?”
她连连摇头,爱意浓浓道,“老公你太棒了。”她为骆涛竖起了大拇指。
她说出来这句话,在骆涛心中便胜过别人万千赞美和吹捧。
“你要是都认为好的话,那我就准备准备,然后给发表了。”骆涛心情很好,十分的好。
“嗯。”朱霖把那写满三千字的纸张,小心翼翼放回了书案上,又拿了镇纸给压好。
“对了,咱妈给你特意冰了绿豆汤,我给你端去。”
“我又不是小孩子,哪能用你伺候我,我自己去就行了。”
自从骆涛说要写点东西,全家人那个关心,驱寒问暖,无微不至,特别是老娘苏桂兰,那更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