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下海第一人——骆涛(3/4)
是自己玩的不亦乐乎。
大家简单认识了一下,采访就在院子里开始了。
…………
“骆先生,我对您可以说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今天我还是很真诚,又很冒昧的想问一下,当初你创业的原始资金是怎么来的?”她向骆涛问了一个极不礼貌的问题。
但极具涵养的骆涛,并没有因她的不礼貌而生气,对于这个敏感的问题,骆涛也不能向先前那样,随口答之,还是思考了一会儿。
坐在一边的家里人,也十分好奇这个他们曾经忘记问了的问题。
骆涛微笑着,对于这个问题,他现在还不想向全社会做一个交代,因为现在的环境还不允许他的坦诚。
虽然很多人都在做,但也都对此闭口不谈,这里面牵扯的事情太多了,有钱的没几个人身家是清清白白的。
“在1979年的时候,您给我一百块,一年后我就能还您一万块,那时候的南方处处都是商机,当然了现在也是。”
荣兰看了看骆涛,心里面对他的回答不是很满意,但也知道采访的分寸,也没有步步紧逼。
笑着道:“这话要是别人对我说,我一定会把他当作是一个疯子。
对于西昌这些年的发展,我也算是一个见证者吧,……西昌的一些经营管理模式都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在我看来骆先生您绝对可以称为商业鬼才。”
对于这样的吹捧,骆涛还是非常喜欢的,“呵呵呵!鬼才,这个称呼可比前阵子的阎王爷差了不少。”
她跟着笑了笑,“那你喜欢别人怎么称呼您?”
骆涛非常坦荡道:“我要是不要脸,那自然是喜欢别人称呼我是个作家。要是要脸,那就直接称呼我的名字。
至于其它的一些称呼,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我曾经自称的民营企业家这个头衔。”
“看来你对外面人说的财神爷和阎王爷都不是很喜欢。”
面对她的发续发问,骆涛也是不含糊,幽默的回道:“哎呀!这两个都是人死后才封的,……我还想活到一百岁呢!”
骆氏幽默再一次展现它特有的魅力。
“哈哈哈!有没有人跟您说您很幽默?”
“我以前并不幽默…………我夫人能嫁给我,就是因为我幽默。列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恩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我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满着幽默。”骆涛又是一番引经据典,这彻底把这位荣大记者征服了。
接下来的采访就更加的轻松愉悦,留她吃了一顿家常便饭。
转天京城报就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下海第一人——骆涛》,这个噱头直接把送骆涛上天。
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共有两次大规模的下海潮,分别是1984年,这一年也被称作是中国现代公司元年,和1992年这个时间段,那些九二派就是这年下海的。
其实在鹏城设立就有了人下海,但那时候人很少,后来也没有一个出名的。
下海的浪潮真正兴起,是1983年上面出台“停薪留职”这个政策之后,有了这层保障,里面的人才想着出去看一看。
从这一年开始这下海的人数那是逐年递增,特别在1992年这个时间点,下海成了一个时髦词汇。
这一顶虚荣就这么大张旗鼓地扣在了骆涛的头顶,此后他就是想摘也摘不掉了。
一连数日,全国上下的报纸都在宣传骆涛和他一手创办的西昌,后来就连国字号的口舌,发声筒也加入了进来,采访了骆涛本人。
这个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份。
为了从忙碌中偷出来一些闲时光,骆涛不得不闭门谢客,让西昌顶在前面,只有这样他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他自己喜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