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冬天里的一把火(2/4)
下国内企业需要深刻学习的。
这里面没有一句激进的话或一条管理办法。
上呈过后,骆涛就知道这个小册子在大海里翻不出浪花,因为这近十年来,有太多的能志士人出国考察。
结果就是催熟了大环境,但从未彻底改变国字号的最终命运。
既然知道这这是无用之功,为什么还要写了上呈?
骆涛内心还是希望能改变一些现状,但也是有目地的,廿二日不但换了将,还下发了一个关于农村的通知。
通知里谈道:今后要继续改革统购派购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搞活农村金融,开拓生产要素市场。
西昌要想进军农业领域,不但要有一个强大的资金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更为重要的就是明文规定的支持。
不然,处处都会受到掣肘,人人都会掺合一脚,麻烦事缠身。
搞农业市场,不比开酒楼做衣服那么简单,农业应该是实业里的实业,投入大,受益小,如果能成功一定会造福一方百姓。
骆涛通过这几年对农村的了解,他内心深处也总有一个声音和他说,达则当要兼济天下。
这都是对外冠冕堂皇的说辞,骆涛实则是想鱼和熊掌兼得,他也相信他能做到。
至于这么强大的自信心来自哪里?谁都解释不清,只能归结于这是作为天选之子的福利。
腊月二十六,王家兄弟才坐上回家的大巴车。
这小半年他们兄弟俩非常能吃苦,加上学东西也快,万元户虽然没当上,但他们非常有信心明年一准能过一把万元户的瘾。
有着骆涛的扶持,他们每天雷打不动起早贪黑的到秀水街摆摊,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虽然苦点累点,但收获也是客观。
他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付出都挣了五六千块。
这是一笔在农村能盖六间红砖大高瓦房的钱。
汽车站的一角,“钱都放好了,……辛辛苦苦半年多别路上让佛爷摸了去。”骆涛这乌鸦嘴说话就是那么不让人爱听。
民仁大感不吉利,连呸了三声,“放心好了,我们俩也不是吃干饭的,佛爷碰到我们兄弟俩,算他们走背字。”
民义:“就是……”
三人说了几句玩笑,“对了,过了年你们就把媳妇也带过来,这样……你们也能多点休息时间,少累一点。”
民仁傻傻一笑,“再看看吧。跟你说俺俩这半年一点都不没有感觉累,……这可比我们在家种地强太多了。”
这话倒是说的一点没错,种地要是挣钱,后面就没人愿意出来当农民工了。
“那就好,这挣钱急不得,钱是挣不完……”骆涛说了几句大废话,一听就知道是个老阴阳师。
从徐乐手里接过来一大包,“这是一些南方的土特产,你们拿回吃,……回去的时候替我向婶子问好,等有时间了,我再去看望她老人家。”
他们兄弟俩推脱了几次,才在骆涛的严词下接受了。
骆涛给他们准备的年货,都是一些北方不常见的吃食,还有外国的好东西。
至于三转一响的票,早就给他们了,等回怀县在县城的百货商店就可以交钱提货。
大白胖的汽车进站,清秀的售票员站在车门出就开始了她的精彩表演。
“快了……京城到怀县……”
她语速奇快,一点不让在公交车上那买票的大姐,这时耳朵要是不加倍速,你可能错失一个亿。
寒冷的北风吹啸,打落了站台上不知何时飘落在上面的几片枯叶。
汽车按响喇叭,‘叭叭叭’,起步后像一位年迈的老者,梗着头,缓慢行驶在新修的公路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