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章古玩圈子也论出身,开会进行时(1/4)
老马自从认识王先生,这家伙没少往王先生家的。
当然他也没少惦记王先生家的东西。
不过,他的主要目的无不外是想学点知识,充实一下自己。
毕竟,他本人在古玩圈子,可以说毫无根底,要不是赶上特殊时期,也许后来的他就是影视人,再高一点作家。
但世间的事没有如果,现在的他凭着一介白身入了这个圈子,就很了不起。
后世那么多名人有钱了就往这个圈子钻,有比老马有钱的,有比老马有名。
但比老马在古玩方面有能力的,有几个?
想玩儿懂这行,不光要有贵人扶持,更重要的是个人也必须要往这方面下苦功。
现在的大家,哪一个不是打小就接触这些玩意儿,可以说十位大家,有七位出自名门。
见识自然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比拟的。
就说骆涛,他打小就被祖父骆敬灌输不少古玩的知识,更是把家传的纸张鉴定学个七七八八。
他这算是有家传的基因傍身。
后又加上重生带来的福利,记忆力和悟性变强,又遇名师,这才能左右逢源,一边打理俗事,一边研究传统文化,做到两不误。
这要是一般家庭出身,像骆涛那样,除非是天才,不然这辈子注定是半桶水,走路直晃荡。
不谈别的,老马这人在古玩圈的成就还是比较励志的。
要是未来真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并无私的做到了,笔者相信他这个人还是能被后人记起的。
毕竟,改革开放之后有能力、有影响力的国内藏家,除了他,又还有几个?
话锋似剑,点到为止。
骆涛大大方方在王先生家蹭了一顿饭,味蕾得到满足之后,骆涛也不作停留,立马拍拍屁股走人。
在这儿多待一刻,王先生家的宝贝就多一份危险。
俗话说贼不走空,骆涛也是如此。
自己辛辛苦苦忙了一上午,那是一顿饭就能打法的吗?
不能!
临走又顺手借走了王先生家的葫芦。
王家院子不大,扫一眼,眼睛都觉得自己委屈。
就这么大的空间,王老为了研究“玩”的学问,也是苦心经营这方小天地。
现在院子靠着墙跟处,就就不少长方形花盆,还搭了塑料薄膜,这就是王先生培育的葫芦苗。
老先生从去年底,就已经开始写他的新作《说葫芦》,讲葫芦各种装饰方法、历代艺人和标准器物。
介绍鸣虫畜养、欣赏乐趣及旧京城的习俗。
虽然书中没怎么谈及到培育的事,但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葫芦”,王先生避开闭门造车,选择实践出真知。
全面了解葫芦从生到死的一生。
骆涛自打听说他老人家要写书,无比的高兴,比写书的人还要高兴。
这几年硬木家具可是一直见了天儿的涨,这里面王先生就是位无形中出了大力的人,没有他的明清家具考据。
古玩硬木家具不可能快速形成市场。
西昌旗下的家具店也吃了不少红利。
现在他要写文玩“葫芦”,骆涛能不高兴吗?西昌文创完全可以借老人家一波东风,扩大经营范围。
“您老留步,改天儿我再登门。”
袁先生一直把骆涛送出大院门口。
老人家不是那么健谈,和熟人说话,也是别人说她听。
不过,要是涉及她所学的领域,她就会立马变成话唠。
她嘱托骆涛下次来记得带上家里的两个小家伙……
骆涛一一应是后,才骑车扬长而去。
…………………………………………………………………
这一年的三月注定不会平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