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2)
“那你还挺幸运的,碰到这么个好心人。”
“是啊,人家那老板特别热情。”
“那关外的人也是老板介绍给你的?”
“那不是。那是凑巧碰上的。”
文湖狐疑道“你又不会说关外话,就算碰见了也不好沟通,你们是怎么搭上话的?”
“哦,就是我挑着盐担子身上挂着牌子准备去街上吆喝吆喝,还没出客栈大门就被人家叫住了。”
“你怎么想起来做个牌子的?”
“那是客栈老板教我的,他说语言不通没关系,做买卖的只要双方知道货物的价格就行。于是,我就请人用木板做了个牌子并在上面画了盐的图像,写了价格。”
“关外的人长什么样?穿什么样?你们之间怎么达成交易的?”
“他们长得虎背熊腰的,身上穿着熊皮子,头上裹着兔毛帽,反正一看就感觉特别冷。”
“大夏天的这么穿不热吗?”
“他们好像畏寒,巴不得把自己裹成球出门。滨县那边的气温比我们这儿要低几度呢。去了那边,我一回短襟都没穿过。”
“哦,那你接着说你们的交易。”
“听到叫唤声我就停下脚步不走了,等他们走近后,我就问有什么事情,没事儿我就要出门做生意了。那个领头的会说官话,就是说的有点儿不地道。他问我担子里是什么?我就掀开给他看了。他看到雪花一样的盐后眼睛都直了,就不让我走了,一直追问我这盐是不是濮阳的?”
“这也不奇怪,濮阳的盐矿全国皆知,商贩们贩盐给关外时夸大其词实属正常。要是我们东海的盐哪日出尽风头就好了。”
“我和他说了那不是濮阳的盐,是东海的盐。”
“你说了,他还买啊?这不对啊,他不是想买濮阳的盐吗?”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说是东海的盐后,他脸上的失望神情特别明显。我就说要不抓一点盐给他,让店家给他做个菜尝尝,看喜不喜欢这种盐味儿。那人的失望一瞬而逝,立马就同意了。后来生意就成了。”
“这样看来,我们东海的盐不比濮阳的差呀。”
“濮阳那是盐井里出的盐,我们这是海里面出的,都是大自然的盐,味道也差不多。”
“那你这次准备提多少盐?”
“准备提个一百斤吧。”
“这么多?”文湖有些惊讶。
“那人和我说好了,一个月后会再次来取盐的。”
“那你们交易归交易,多余的话你不要和人家多谈啊,毕竟是异族,小心为上。”
“大家都是糊口的,哪那么嘴碎啊?”
“以前的故事你都没听过吗?那些异族人最喜欢打扮成商贾的样子来我们中原探听情报。”
王货郎身子一僵“你说的我都不敢去了,好像是羊入虎口。”
“我只是想让你多个心眼,可不是恐吓你不去做生意啊。不过你要是能探听一下他们的身份信息也是好的。”
“出门在外,人家哪会用真名啊?”
文湖“你是榆木吗?就不会和客栈的老板套套近乎,他们哪怕用的是假名,通关文牒总是真的吧。多留个心眼总不会错吧!要是出事了,你还可以通过线索立功呢!”
王货郎“文兄,还是你脑瓜子好,那我这次去小心一点。”
“我看你还是叫个同族的兄弟一起去的好,两个人也好相互照应。”文湖多了一句嘴。
王货郎若有所思,说是回去考虑考虑。
两人出了巷子后直奔盐田,提完盐后,分道扬镳。
半月后,文湖领了月钱,心中欢喜,去酒肆打了二两女儿红,准备找朱管事畅饮一番。他刚拎着酒壶子进入管事房,就感觉气氛有些压抑。小厮们走路都轻手轻脚的,生怕吵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