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2)
“这该不会是那县令的说辞吧?哪有奸细为了一百斤盐把自己暴露的,是不是傻?”
文湖颔首赞同“刚开始我们也不信,林东家还说要写信去沧州府举报。可没等我们行动,县衙真的抓了一个偷盐的外族人。”
文湘听的瞪大了眼,文汉也有些吃惊。他问“关外真的那么缺盐吗?”
文湖毫不犹豫的点头“缺,他们不仅缺盐,还缺医少药。说是关外这几年冬日特别冷,牲畜冻死的不知凡几,人也面黄肌瘦的。”
“这么营养不良的人还能攻城略地,我不信。”
“二哥,你是不是傻?军队里面的人吃的再不好,也不会像百姓一样断了炊烟的。他们可是由鲜卑贵族养着的。想他们去打仗怎会省那一口两口的粮食?”
文汉连连点头“老四倒是见识渐长,说的头头是道。”
文湖满面荣光“谢大哥夸奖。”
“嗯,你接着说。”
“他们的百姓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怎么会给上面的贵族供奉牛羊和银钱。贵族们的日子艰难了,不就要惦记咱这胖嘟嘟的肥羊了嘛。我们又不开关和他们贸易,不就只剩强抢这一条路了嘛。在生死存亡面前,都不需要怎么煽动仇恨情绪,那些部族的勇士就会拼尽全力的。他们可是背负全族的希望,不胜怎么能有活路呢?”
“老四,你口才好好啊,分析的也鞭策入里。”文湘有些羡慕。
“哪里,这都是林东家对滨县县令说的。我只是在旁边听了一耳朵,活学活用罢了。”
“你们东家怎么那么大胆,和县令说这样的话?”
“大哥你有所不知,我们东家在南边的生意断了,不再找条路子,盐场那么多盐得卖到哪年哪月去?”
“可他这样说,滨县县令要是给安了个通敌的罪名,你们可是要一起被杀头的。”
“我们当然是打听好县令的人品后才说的。林东家又不是小孩子,察言观色那一套他学的不要太溜。再说,哪有千日防贼的。与其大张旗鼓挖空心思引他们上钩,还不如明着把他们放眼皮子底下呢。”
“哦?”文汉和文湘都很好奇。
“就是县衙张贴告示说外族人想和我们做买卖需要先去衙门登记核查路引,核查无误后可以在指定地点交易。”
“滨县县令那么容易就同意了?”文湘有些不信。
“二哥,”文湖一眼嫌弃“你也跟大哥学学宠辱不惊啊,一惊一乍的也太喜形于色了吧!”
文湘转头看了面无表情的大哥一眼,毫不在意道“我要是能学来,你就该叫我大哥了。”
文湖扶额,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滨县县令起初是不同意的。林东家就说已经给沧州去信了,那边有在知府衙门做事的亲戚,想必可以把信呈给知府大人的。”
“这么威胁人家能心甘情愿的配合吗?”
“当然不行,林东家还诱之以利了。”
文汉心服口服“恩威并施效果极佳。”
“主要是利益大,林东家保证了以后滨县交易的盐由林家盐场供给。卖盐带来的商税也很可观啊,滨县也不需要花大力气盯着每一个外族人了。”
“看来只要给当官的带来足够的好处,之前的翻脸剑拔弩张也可以当做不存在嘛。”
“老二,你这话说的精辟。”
“大哥,那你想想办法给自己谋点利呗。打仗又不是只有鲜卑有损失,我们也亏好不好。要是国库没钱,老百姓可是要加赋税的。”
“对呀,大哥,二哥说的忒有道理。”
“我知道你们都想朝廷和鲜卑握手言和,可其中涉及的势力派系太多了,我人微言轻,又怎能左右呢?”
“大哥,你可是我们兄弟四人中最优秀最有本事的人。你怎么能瞧不起自己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