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乱起突然间(2/3)
了。
但这些对于秦晋而言无足轻重,他只想尽快了解蒲津的具体情况,才好做进一步的判断。
进了宫门之后,恰巧又遇见了先一步入宫觐见天子的杨国忠。
景佑暗暗嘀咕一声
“真是晦气,怎么不早不晚偏生遇到了这厮!”
他和杨国忠向来不在一个阵营里,其义父边令诚与杨国忠也是互相看不顺眼,没少明争暗斗。
秦晋本想慢走几步,等杨国忠先行入宫,以避免正面接触,再一言不合生出意外。谁料杨国忠看见了秦晋与景佑联袂而至,竟停下了脚步,笑吟吟的等着他们。
双方距离并不远,杨国忠的表情自然意思不落的全都落在了秦晋的眼底,这是在主动示好吗?既然如此,再刻意躲避,反而会落得个小肚鸡肠的名声,不如大大方方的迎上去,看看杨国忠又有什么幺蛾子。
“秦使君来的正好,你我一同上殿面圣吧。”
“谨从相公之命!”
见到杨国忠并未有什么出格的言行,秦晋奇怪归奇怪,但面上该做的功夫还是要做足了,杨国忠毕竟是政事堂的宰相,在宫城之内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稍有逾制失礼,又不知要惹来多少非议和编排。
现在,秦晋已经决意抽身离开长安,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哎……”杨国忠特地拉了个长音,“秦使君不必如此拘谨,请!”
一番做作表现让秦晋更是惊讶,真不知道杨国忠今日是否吃错了药,如何表现如此怪异?这也让秦晋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似乎有种不好的预感。
然则,秦晋的脚下却没有半分的犹豫或者迟疑,仅仅落后杨国忠半个身子,大踏步的往天子便殿而去。是福是祸,见到天子以后也就见分晓了,此时再多担忧也是毫无意义的。
“众卿都到了,冯翊出了大变故,想必也都知道了吧?”
年迈的天子一眼瞥在门口,杨国忠与秦晋联袂而至,眉毛不禁挑动了两下,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见两人面色如常,甚至礼让有加,也就不再多言,而是直入主题。
不过,天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臣下们的积极响应。凡是涉及到兵事,没有几个人敢于站出来提出看法,发表意见,因为这是要负责人的,一旦因言获罪那才是得不偿失呢。一般而言此种情况之下,一动不如一静,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安静的沉默着。
天子威严的目光在便殿上左右扫视着,重臣的头随之更是低垂。既然没人应声,李隆基只能点名询问了。
“高卿何在?”
“回圣人话,高相公今日一早突发急热……”
天子身旁侍立的宦官尖着嗓子回答。
“可派了御医过去诊治?”
“一早就派了去,诊了脉,开了方子,抓了药,当无大碍了……”
简单的询问了高仙芝的病情后,李隆基将目光扫向了平静而坐的杨国忠。
“杨卿,皇甫恪叛乱,可有应对之策?”
“臣以为,当立即捕拿皇甫恪亲族,以震慑人心,再派知兵勇将率兵平乱。”
“臣附议!”
还没等天子继续发问,门下侍中魏方进主动出声,表示了对杨国忠所提之议的支持。
不过,李隆基的目光却越过了许多人,最后落在了秦晋的身上。
“秦卿以为呢?”
“臣建议,对待皇甫恪的族人应当谨慎为上,待派了得力之人往蒲津调查清楚,再做处置也不迟。”
其实秦晋的想法很是明了,万一皇甫恪起兵叛乱的事并非是决绝之举,而朝廷捕拿斩杀他的族人,只能将其彻底推向安禄山叛军,那就是最坏的情况了。相反,留着皇甫恪的族人,就可以进退自如,万一能够不战而平息叛乱,岂非更好?
就实而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