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乱唐

第四百四十五章:期盼平安火(2/3)

目录

意,而是下令立即连夜西渡黄河,到关中去,必须赶在叛军兵锋之前返回长安。因为秦晋忽然想起了那一世史书中所记载的李隆基,这个曾经雄心万丈的天子,现在垂垂老矣早就有心无力,在得知潼关失守后的反应竟是瞒着所有的朝臣,仅仅带着个别亲信与太子偷偷的逃出了长安城。

也就是在逃离长安的途中,太子与陈玄礼勾结发动马嵬坡兵变,杀死奸相杨国忠,自此以后被压制了十余年的太子李亨正式登上了唐朝的历史舞台。

然则,现在陈玄礼已经被贬官外放,太子李亨也是以戴罪之身刚刚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假如李隆基一如历史记载那般逃离长安城,李亨还有没有实力发动马嵬坡兵变,以当前形势推断,他没有发动兵变的实力,可一旦李隆基进入蜀中,那道有可能会使唐朝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诏书便会发往天下,到那时,就算秦晋有心,也再无力回天。

如果秦晋没有记错,李隆基在抵达蜀中后,向天下颁布诏书,封膝下诸子为各路大元帅,分别节制天下各道兵马。这么做显然是孤注一掷,只要是他李氏的种,哪怕有一个儿子能在地方上立住脚,也不至于绝了李唐血脉,至于还能不能定鼎天下,那就只能看各自的造化了。

而以秦晋所知,李隆基诸子自幼养在十王宅内,严谨参与政治,都是圈养废了的纨绔子弟,能指望这些昏聩无能之辈力挽狂澜?真是天大的笑话。

“使君,战马草料已经喂食完毕,随时可以整军出发!”

乌护怀忠的声音打断了秦晋的思绪,现在还不是想着李隆基会不会昏招迭出的时候,最要紧的事是赶到长安去。

此时秦晋有一种难以对外人说的焦虑,那就是一旦李隆基果如历史上一般放弃了长安,而李亨又没有能力如历史上一般发动兵变,然后跑到灵武去登基称帝,便只能跟着一路逃亡蜀中。

只要李隆基父子逃到了交通闭塞的蜀中,恢复唐朝那就只能是空话一句。所以,秦晋不得不为神武军的将来做打算,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一两个李隆基的儿子。如此一来,就算局面坏到不能再坏,他还能够以李氏的名义而有所作为。

不过,这种想法秦晋只是一个人在腹中暗暗筹划,大军急进关中打起的旗号还是勤王护驾,事实上这也是最正常合理的反应,任何一个人见了都不会有任何异议。

立马黄河西岸,秦晋回首于黑暗中遥望黄河河面,忽觉脸上一片冰凉,抬手一抹却是水渍。

下雪了!

……

长安城,刁斗声声,惹人阵阵烦乱,大唐天子李隆基在两名宦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爬上了兴庆宫东墙角楼,喘了好一阵才用干枯的双手死死抓住栏杆,盯着东方漆黑的虚空,眼睛都不曾眨过一下。

“圣人,圣人使不得啊,让老奴在此守候‘平安火’就是,龙体,龙体要紧啊……”

高力士不断的劝说着李隆基返回宫中,由他在此守候“平安火”报平安就是。

然则,自从接到高仙芝生死不明的军报以后,李隆基的情绪瞬间由天上坠落地域,便终日坐立不安,只要太阳落山,必亲自到这角楼望台之上向东瞭望,非见到“平安火”不可才会回到宫中就寝。

大唐立国之初,由潼关到长安每十里便修建一处烽燧,日落之时便由潼关开始次第点燃烽火,与寻常烽燧报警不同的是,这乃是报平安之火,因而又被称之为“平安火”。这“平安火”从开国到现在日日不断,已经有一百多年不曾中断过了。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李隆基的心也在渐渐下沉,漆黑一片的虚空中久久不亮起那期待中的‘平安火’,忐忑就像一只毒蛇在一口又一口的啃噬着他的心脏。

李隆基贵为大唐天子,曾富有四海,此时竟无力的像个期期艾艾的孩子,不时传出阵阵紧张而又不规律的粗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才子风云录 春闺梦里人 情倾民国 斋芳事 圣言问道 剑起星河 盖世剑主 菩萨劫 网游之魔威太虚 重生之大牌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