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乱唐

第六百二十九章:天子提婚事(2/3)

目录

此做法,只会使非太子一派的诸臣更加惶恐,而与其离心离德。

当然,秦晋绝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李亨谏言,天子纵使再爱才,重才,也是喜欢要脸面的,如果当众谏言,弄不好就成了打脸。细一想,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秦晋心中想着这些心事,低头不语,李亨的注意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转移到了李光弼身上。

李亨在不熟悉一个人之前,对这个人本能的保持着怀疑和审慎的态度,这是他多年太子生涯养成的基本习惯。

李光弼这个人是房琯举荐的,而且李光弼还是神武军中的人。

李亨既没有直接和李光弼对话,也没有询问房琯,而是将目光转向了秦晋,问道

“秦卿,李光弼其人,可堪为将?”

这么问很直接,也显出了他并不看好李光弼。因为李光弼在整个长安之战的过程中都碌碌无为,只在最后阶段才出来为朝廷效力,在他看来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善于投机的人。

秦晋想了想,便道

“昔年大将军王忠嗣曾说,‘得我兵者,光弼也!’陛下便知此人才智如何!”

闻言,李亨果然一愣。

比起仪表堂堂,高大威猛的郭子仪,李光弼无论甚高还是仪态都只能算是中人之资,种种第一印象叠加在一起,使得李亨多少有点轻视于他。王忠嗣乃是开元天宝年间第一名将,哥舒翰、安思顺等一干边将节帅都出自此人帐下,既然能对李光弼有如此赞誉,一定是此人确有将兵之才。

然则,李亨现在最顾虑的并非才干,而是品行。假如李光弼和李林甫、张说等人是一丘之貉,能力越大,便愈发有可能成为国之祸害。

于是他有问道

“秦卿以为如何呢?”

尽管李亨十分明显的表现出了对李光弼的轻视,李光弼依旧面无表情的坐在席间最末,身子纹丝不动。

秦晋被问的直皱眉,他肯定是看好李光弼的,但如何评价,又是当众评价,可真真为难人也。思忖了好一阵,才道

“器格沈正,才优将相!”

这句话是历史记载上李亨对李光弼的评价,其中溢美至极,秦晋现在原话摘录搬了出来,就是不想李亨因为第一印象的偏见而埋没了这个日后闻名于历朝历代的亮弼之臣。

果然,李亨还是相信秦晋的看人眼光,不免对李光弼其人另眼相看。

李光弼本是秦晋的部下,却要走宰相房琯的门路,如此明目张胆的改换门庭,也难怪李亨看不上他。

假使最初向李亨举荐李光弼的是秦晋,那又另当别论了。

然则,秦晋在殿上对李光弼毫不吝啬溢美之词,有些出乎李亨的预料。然后李亨又接着秦晋的赞美之词也跟着赞了几句,便道了声乏。重臣们心领神会,纷纷告退。

秦晋刚出了便殿,一名宦官一溜小跑追了上来。

“大夫留步,陛下请大夫留下,单独奏对!”

对此,秦晋丝毫不觉得意外,李亨每逢有大事决断,必然会召其单独奏对。

返回来后,李亨见到秦晋反而不提国事,竟直接说起了寿安公主。

“朕接到了冯翊郡的禀报,虫娘已经到了同州,五日功夫便可抵达长安,秦卿和虫娘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秦晋大感意外,不知说什么好,只默默的听着。

“朕已经令太史局择吉日,下个月十七就最宜嫁娶,秦卿也不要总顾着国事,兵事,总住在军营里也不是长久之计。”

秦晋暗道,古今中外,劝说臣下不要总是顾着国事、兵事的皇帝,恐怕也就只此一家了。

“陛下,臣的府邸尚未修葺完毕,下个月的十七,恐怕难以……”

李亨呵呵笑道

“为了恭迎太上皇返京,朕早在数月之前就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才子风云录 春闺梦里人 情倾民国 斋芳事 圣言问道 剑起星河 盖世剑主 菩萨劫 网游之魔威太虚 重生之大牌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