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乱唐

第六百七十九章:恶意度上皇(2/3)

目录

了,或者说有些做作。诚然,李亨是个仁厚的人,但也绝非完人,似乎只要到了李隆基面前,他就本能的带上了面具,开始表演。

李隆基哪里肯再让李亨跪在自己的面前,不容分说一把就将其搀了起来,便用干瘦的老手紧紧的握住其右臂,与之一同并肩行走在兴庆宫内宽敞的直道上。

一派父慈子孝的场面,二人身后的重臣老臣们看了更是泪眼连连,暗暗称道,大唐定乱即将不久!

如此良久,李隆基忽道

“朕做了四十余载太平天子,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尊贵,今日做了天子之父,才觉得确实是尊贵了!”

此言一出,李亨竟一时愣住了,不知该做何反应。尽管他现在已经是天子,但毕竟在父亲几十年积威之下,恐怕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身份地位的转变。然则,李隆基忽然说了这一番话,他费好大的力气才算弄明白,这竟是一句恭维话!

李亨有些发傻,此前十余载太子生涯,对他而言,太上皇一直都是天神一般的存在,时时刻刻谨小慎微,不敢有须臾放松,生怕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出了错。而太上皇对待他的态度也是喜怒无常,动辄冷落施威。

此时此刻,竟似在一夜之间,这一切都改变了,太上皇居然放下了尊贵和威严在恭维他!

李亨想得明白,其身后的百官们又何尝想不明白,不禁都是暗暗感慨,这天真的是变了。

李隆基看着李亨,神色一如普通父亲般的和善慈祥,仿佛这一切都自然极了。

“父皇!”

骤然间,李亨竟哽咽了,他顿时发现,那个曾经天神一般的皇帝的确已经老了,比之从前,现在却更像个一个普通的父亲,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比起从前那个冰冷疏离的天子,他更认同此时的太上皇。

如果不是顾及着群臣还在身边,恐怕父子间就差相拥而泣了,就连秦晋都觉得大为出乎想象。

他本以为这应该是一次尴尬又各怀鬼胎的过长,可谁曾想,竟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看来,人毕竟是人,就连皇帝也不例外,不管李隆基父子此时的状态有多少分是演出来的,但秦晋也依然看得出来,其中都有着内心情感的真实一面。

预想中的情形没出现,秦晋却是很高兴,只要李隆基想通了,不再给李亨添堵,踏踏实实的安享晚年,长安的局势也自然就不会再乱,他也就不必在复杂的内斗中左支右拙。

李隆基回到长安以后,果然就不再过问政事,终日只和一干梨园子弟娱乐,时常与玉真公主一同论道,过得也是优哉游哉。只偶尔召见一些开元天宝年间的老臣,说一些体己的话。

秦晋在这一日也接到了太上皇的敕命,准备在当日巳时初正之后入兴庆宫觐见。

皇甫恪此时也在中军,听闻李隆基召见秦晋就有些郁郁寡欢,恰逢清虚子与之迎面而来,便问道

“皇甫将军何事闷闷不乐?”

他和皇甫恪在河东时就有不少交集,加之皇甫恪心向道家,两人便更是亲近了不少,是以也不瞒着他。

“太上皇召见大夫,老夫觉得不妥!”

清虚子扑哧一笑。

“贫道看是将军想起了与太上皇的旧怨吧!”

皇甫恪恼怒的看了他一眼,但也没有拂袖而去,竟点了点头。

“真人说的不错,想起灭家之仇,老夫就难以安坐!”

清虚子用一种毫不掩饰的同情看着皇甫恪,明明灭家之仇的仇人就在眼前,却永远都不能报仇,这放在谁身上都是难以忍受的痛苦。不过他乃出家的道人,没有凡尘俗世的牵绊,对皇甫恪的仇恨自然也就无法体会。

“先不说将军大仇,秦大夫眼下就有池鱼之祸啊!”

皇甫恪一愣,但马上就明白了清虚子所指的池鱼之祸是什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大明才子风云录 春闺梦里人 情倾民国 斋芳事 圣言问道 剑起星河 盖世剑主 菩萨劫 网游之魔威太虚 重生之大牌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