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叛军临换将(2/3)
所不知,唐兵擅长以袭营乱我军心,往往入夜便在左近神出鬼没。究其原因,都是我军大营距离长石乡太近。一来一回也只耗费小半夜的功夫,因此才防不胜防。如果咱们把大营撤退了十里,看似没有什么影响。但唐兵再想袭营,一来一回却要多搭进去二十里的时间,如此一来,袭营的难度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众将闻言,都大为叹服,觉得推举李忠国为将果然没错。先后下达的几个军令都有板有眼,那些郎将校尉们也就更加的信任他。
李忠国的判断果然没错,撤退十里的当夜,军营竟头一次没有遭到唐兵的袭击,而且唐兵也因此受到了迷惑,一时间竟有些后继乏力。
就在众将欢欣鼓舞,纷纷抚额相庆之时,李忠国又警告道
“唐兵中素来以神武军最为奸狡,其主帅秦晋更是神鬼莫测,如果诸位以为这样就能使他们无所适从,难免要重蹈钟如海的覆辙!”
钟如海的名声在军中已经越传越臭,而且不论地位高下,都一致认为,老马坡的全军覆没此人至少要负七成的责任,而另外那三层,就算不明说,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自然该由昏迷不醒的尹子琦来负。
得了李忠国的警告,众人觉得有道理,可是如果就这么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不能西进拿下新安,这里的事早晚就露馅的。
“咱们在这里按兵不动,就怕朝廷催促下来,不好交代。”
现在的大燕朝的天子已经不是安禄山了,安禄山虽然残暴,可至少还能说得通道理。但眼下的安庆绪则与乃父大大不同,一切全凭一己好恶,万一暴怒降罪,在座的各位都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李忠国却劝说众将
“诸位同袍稍安勿躁,之所以按兵不动,绝非一味的采取守势,而是要以守代攻。”
在座的也都是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经过李忠国的解释,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图。
“如果唐兵不来攻呢?也等着咱们攻过去,岂非白白浪费时间?”
唐兵最擅长的就是以守代攻,他们有这种担忧也不奇怪。
李忠国还是胸有成竹的模样。
“放心,唐兵军力倍于我燕军,岂会错过这等建功立业的机会?”
一言说罢,众人又担忧尽去。然则,终究有人还是唏嘘感叹,
“想当初太上皇在位时,咱们说攻哪里就攻哪里,何曾像现在这样受气了?”
“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还有轮流转的时候呢,何况这用兵的运势?李郎将的计策,诸位如果都觉得可行,不妨就试上一试!”
说是试上一试,实际上,这就是经过了一番议论之后,决定执行以守代攻的军令。
然则,这一等就是三天,居然再没等到唐兵的袭扰,也不见唐兵大举来攻。许多人又开始沉不住气,觉得此前是不是判断有误,唐兵不敢来了呢?
李忠国现在也是一脑门的雾水,他可是在众将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了的,岂料现在就被狠狠的打了脸。在大伙前来兴师问罪之前,必须得找出个站得住脚的原因,或者说须得找出神武军按兵不动的真相。
于是,李忠国将探马游骑的数量有增加了两倍,范围更是直抵新安城下。
此前李忠国为了不过度的刺激唐兵,只将侦查范围保持在长石乡以东三里的位置,仅仅保证军中大营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现在看来,这种设想显然是不够的,可等侦查的范围扩大以后,他竟又是吃惊不已。
唐兵的的确确在这三日的功夫里按兵不动,偃旗息鼓了。
这可与此前的消息截然相反啊。在大营后撤之前,早就有多处明显的迹象,表明驻守在长石乡的唐兵要发动大规模的突袭抑或是全力进攻。
李忠国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产生了后撤十里的想法,如此更是为了避敌锋芒,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