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怎忍向江东(1/2)
不知过了多久,雨已停了下来,阳光洒在尚在滴水珠的树叶上显得十分娇媚。
陆松挣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泥地里,衣衫尽湿。勉强爬起来只觉得双腿沉重,浑身乏力。脑海中不断地回想晕倒前的一幕幕,李潇雨的话又在耳畔响起了。
“锦囊不要再缝了,就让它烂了去吧。”
陆松下意识地从怀中摸出锦囊,因为淋雨锦囊已经湿了。
陆松看着锦囊一阵发呆,回想与李潇雨相处的点点滴滴,无名镇上挤神仙、白云寺中吟联、苏州府中赠锦囊以及此次千里相逢,不觉中握紧了锦囊,拇指深深陷入那道口子里的蚕丝中。
陆松始终想不明白李潇雨为何突然间说出那般让人痛彻心扉的话来,伤痛间拇指在蚕丝里抠了一下握成拳头江锦囊紧紧捏住。想想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竟是处处受挫,不觉悲从心来长啸一声便发足狂奔。
跑到树林中倚树而立气喘嘘嘘,将那锦囊展在手中一看却看到一团黑色似是墨迹,心下好奇将蚕丝拨开取出那物。
竟是一条叠好的素绢,绢上有一团墨污,想必里头有字,遭雨水淋湿才浸透出来。忍不住拆开一看,上头有一行曹全体,书曰:金凤栖梧,碧鸳戏水。南国红豆,相思为谁!
字迹隽美与白云寺中千诗墙上的风格一般,读罢此诗陆松脑海中一片凌乱不知该从何处去理清思绪。
忽地一拍脑门:“糟了。必定是李姑娘想表明心迹,故而送锦囊时将素绢藏于内并嘱我细看。我只当锦囊为佳人所赠当好生收藏,怎料得此间还有这般玄机。
此番与李姑娘相遇她千里相寻如此情真,若非情到深处她一个弱女子又怎能如此?是了,李姑娘恐我护她而伤,为保我周全故而当众羞我以麻痹吴然好让我脱险。
定是如此用心,她竟为了我而毁了自己一生幸福,可恨我当时竟没识得她的心思。陆松啊陆松,枉你自负才智过人却看不透这等浅显道理,真是可悲可叹。”
想到此处陆松狠狠地扇了自己一嘴巴,忙朝李潇雨等人离去的方向追去,可哪里还有人影。
“我竟靠牺牲女子一生幸福来换此残躯!”满腹愧疚和男儿的尊严使得陆松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若此番追上京去,依得李姑娘的性子也必不会见我。罢了,李姑娘的恩情我陆松只有来世再报答了。”
陆松心中牵挂双亲受刑一事,想尽早赶回故里拜祭,连夜赶路已来到苏州境内。恐遇官兵生事陆松不敢进城,依旧在林中穿梭。
此时天气已经炎热,见到一条河流陆松心中大喜,伸手在河水中洗将起来。
清凉的河水触肤舒畅,陆松捧起一掊水正欲往脸上泼却在河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蓬头污垢,颚生虬髯,面容暗淡无色,只有双目尚有精光,形象与乞丐无异。
陆松心下一凛,无意识的张开双手,那捧好的水“哗”地溜入了河中。
连日来的风餐露宿憔悴了不少,陆松平日也不曾留意这些,今日陡地瞧见心中一呆,颇有感触地叹了口气道:“如此也好,这般模样就没人认识我陆松了。”
只是身上汗味馊臭扑鼻甚不好闻,此时肩上的伤口已经愈合遂拆下李潇雨替他裹伤口的衣带,脱了衣服跳进河里尽情洗刷一番,上岸后将衣服拧干放在阳光下曝晒。
陆松坐在石头上拿着那条裹伤口的衣带怔怔出神,心想:李姑娘或许也在这苏州城中,不妨去看上一眼心底也好踏实些。过了许久才穿上衣服蓬开头发,胡乱在地上抓些尘土于脸上瞎抹一通便进城去了。
苏州城中繁华如昔,陆松走在大街竟无一人认出他来,就连巡逻的士卒亦如此。
忽地一阵锣鼓声,拐弯处走来一队人马,开道的衙役高举“肃静”“回避”方牌,接着走出一抬红缨金顶轿,看这阵势便知是苏州知府李勤东。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