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鸣 第一章 发解试(2/3)
是考的太差老师怕是没脸见人了。”
进考场时检查还是非常严格的,进了的门以后,考生就排起了几个长队,ii
考生依次被叫到房间里,将包裹交给查验官检查,身上的衣服也要全部脱下来,仔细检查过后,才再穿回去。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考生才全部检查完毕进了考场。
开封府的贡院外面虽是很高大尚,但里面却很一般,每人一个小號房,一张不大的书桌和一个凳子外加一个木板床,再无其他。
一列列號房整齐排列,每两列之间有约两米宽的过道,每一条过道上有两名巡考的號军来回巡视,在这种情况下想作弊是很难的。
只因为开封府参举的人太多,贡院比较紧张,考官们收回考生的答卷后会立即审核,如果考卷被写上一个“通”字便表示可以继续下面的考试,如果是“否”字那就会被请出考场。ii
林近将被子和包裹放下,取出笔墨砚台放到书桌上,便静静的等着考官发下试题。
一阵锣声响过之后,便有考官抱着试题挨个发起了考卷。
第一场“制举试诗赋”很快便发了下来,只给两个时辰的时间答题。
考题看着很简单试诗三首,其一为,柳。其二为,竹。其三为,梅。
但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考的是格律诗,这就要求高了很多,并不是林近随便抄几首诗就可以过关的。
林近绞尽脑汁才写出三首自己认为符合格律的诗,至于到底行不行的通他也不知道,心道“都是后世很有名的诗人所写,这都不过关自己也是没办法了。”
林近小心翼翼的将三首诗抄写到纸上。ii
《咏柳》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这一首是南宋文人王十朋的诗
《竹枝词》神女峰前江水深,襄王此地几沉吟。晔花温玉朝朝态,翠壁丹枫夜夜心。
同样也是南宋文人杨慎的诗
《早梅》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
而写梅的这首,林近抄的是清朝一位状元写的诗。
林近答完诗赋题,待墨迹干透了,便举了举身边的一块牌子,巡考的官员见到就走了过来,询问林近是否交卷。
林近等考官取走试卷,就将被褥铺好躺在木板床上等考官的阅卷结果。ii
躺的久了林近就此睡了过去,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深夜。
此时考场里仍然有烛火亮着,林近起身借着亮光摸出打火机,走到书桌前将蜡烛点燃。
桌上赫然放着一叠纸张,想来自己试诗是通过了,翻了翻其中有考题和五张答题纸。
林近虽无意科举做官但是考试通过仍然是很兴奋的。
迫不及待的打开试题看了看便蔫了,试经义,顾名思义是从儒家经书中截取一句话,请考生阐述其蕴含的义理。
林近四书五经一书不通,怎么能答得出!
“荡荡乎 民无能名焉 巍巍乎 其有成功也 焕乎其有文章。”
林近望着纸上的经义题目久久不语,这题虽然自己也能大概理解其中的意思,可至于出处就不知道了。ii
林近心道“这字面意思无非就是歌功颂德罢了,不过歌颂的是谁自己也不知道啊!随便写写捧一捧赵祯总不会错吧!”
林近磨了墨提笔便慢吞吞的,写了起来,“古有尧、舜贤,安民,今有仁君,复汉、唐之盛,弟子慕之心如河水注”
晚上更显的寂静,林近此时也是思如潮涌,将能拍的马屁统统写在了纸上。
林近写完默默赞许几句,“论拍马屁的词句,又有谁比我知道的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