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铁与马【3k】(2/3)
的三亚。
竹堑矿藏并不丰富,除了煤矿和矽砂,至今他在竹堑的勘矿队也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矿脉。
竹堑的煤矿现在不仅能够满足自用需求,还能出口。至于矽砂,得益于竹堑优质的矽砂,为竹堑打开了玻璃产业的大门,光学产业也因此受益,甚至已经能够生产单筒望远镜了,只是朱琳泽还没见过实物,不知道自产的望远镜效果如何。
望远镜快有了,吴又可从崇祯十五年开始就心心念念的显微镜也不远了。这玩意儿要是能整出来,能打开吴又可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煤矿、矽砂这两样矿石远远不能满足朱琳泽的需求,朱琳泽现在迫切的需要铁,尤其是比较优质的铁矿,现在去澳大利亚为时尚早,但他可以去崖州。
崖州不仅有优质的铁,还有铜和金。以朱琳泽现在的身份问朱由崧要一个崖州朱由崧还是会答应的,崖州又不是苏州,朱由崧犯不上为了一块不毛之地和他闹不愉快。
朱由崧要是答应了张肯堂也只能捏鼻子认了,让出崖州。
要崖州不难,难的是勘探崖州地区的矿脉。
占下崖州勘探出铁矿后,不仅能解决铁料被福建方面卡脖子的问题,也能够将崖州打造成一个贸易中转站。如此一来,从占城和升龙等地采买粮食也方便,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前期的开发成本是巨大的,需要巨量资金的投入。海南岛虽然开发的比台湾早,但开发程度也并不高,明初朱元璋组织了一次两万多户的移民之后,此后明政府就再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移民开发海南岛。
此时的海南岛的百姓,不包括黎民,汉民的在籍人数也就二十多万,考虑到明朝政府低下的行政效率,和瞒报户籍的传统,实际人数可能要更多一些。
不过此时海南岛的人口分布极为不平均,汉民主要分布在黑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的琼州府、澄迈两地,琼州府和澄迈也是全岛开发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
崖州的开发程度远不能和琼州相比,根据《正德琼台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崖州有4349户,24915口,而到了正德七年,只剩下了2435户,17936口。
不过相比刚开发竹堑时只有一个几百渔民、农民的小渔村的地狱开局模式,开发崖州已经是简单模式,毕竟有前人先辈在这里打下了基础。
至于前期开发所需投入的巨大资金,朱琳泽并不操心,他现在手头上光是现银就有八百多万两,将江南今年的春丝春绸运到竹堑贩卖给西班牙人也能赚上一笔。
解决了铁矿的来源问题,接下来就该考虑马匹的问题了。
朱琳泽半买半骗从左良玉和黄得功手里凑了三四千匹骡马,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四千匹骡马目前是够用,等到军队大规模扩编之后,三四千匹骡马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骡马是这个时代除了11路之外最重要的陆上交通工具不可或缺,朱琳泽不担心骡马太多,只怕骡马太少。军用的骡马日后要是饱和了也可以转入民用。
江南地区要已经没有多余的地可以用来放牧,在江南地区开设大牧场大规模养马免不了要占用耕地和经济作物用地,朱琳泽不打算在江南地区圈地牧马。
他将目光投向了济州岛,朝鲜在崇祯九年就降了满清,并向满清上交了明朝赐给的印绶。
此时的朝鲜已经不是大明朝的藩属国而是满清的藩属国,打朝鲜就是在打满清的脸,没有什么舆论上的压力。
要是朝堂上有人反对他出兵占领济州岛,他也不介意给那些反对的廷臣扣上一顶通建奴的帽子。
至于李氏朝鲜官军的战力,朱琳泽还真没放在眼里,老子现在欺负不了满清,还欺负不了你朝鲜这个东亚弱鸡吗?
唯一的问题就是占领朝鲜之后需要分出一支舰队承担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