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秦男儿守家门(下)(2/4)
,只好且战且退。在牺牲了200多人后,剩余的800多人被日军逼上了黄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边上。
身后是咆哮的黄河,前面是张牙舞爪的日本鬼子,放眼望去,四周都是重峦叠嶂,黄河对岸---那广袤的平原就是他们的家乡!
这八百名来自陕西的战士们见前有追兵,后有黄河,已经退无可退了!
于是他们神情坚毅地对着家乡关中的方向跪成一片。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天地和远方的父母做最后的拜别!
然后,他们高唱起了充满悲伤与豪情的秦腔!
《金沙滩》苍凉的吼声在空中回荡,仿佛诉说着他们心中无尽的悲痛和对家国的热爱......
随后,这些勇敢的战士们毫不犹豫地砸毁了手中已经没有子弹的枪械,将驮负着军用物资的马匹、骡子、毛驴推向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中!
黄河水如怒涛般翻滚,浊浪滔天,瞬间淹没了一切!
而就在日本侵略者还没有架设好机枪,准备对他们进行集体扫射屠杀的一刹那,八百壮士毅然决然手拉着手、或是抱在一起,成群结队的纵身跳入了滚滚黄河……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惊得鬼子们目瞪口呆!
这气壮山河的自杀殉国行为!就是抗战历史中最为悲壮的痛点——“八百壮士投黄河!”
八百三秦男儿用他们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1展现出了中华儿女无畏牺牲、坚决抵抗外敌的英勇精神。
这段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几乎在八百壮士投河的同时,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177师工兵营200多位士兵也扑进了滚滚黄河。
事实上,当年跳入黄河的,远远不止那八百壮士,而是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之众......
这三千人,大多是尚未经过训练的新兵和学生。他们刚刚来到中条山战场,很多人连枪支都还没有领到。
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跟上大部队转移步伐的,还有 96 军军部的几十名机关的女兵。
这些年轻而勇敢的女孩子们,面对着敌人的追击和重重困境,感到走投无路。
然而,她们并没有选择屈服或逃避,而是紧紧地手拉着手,义无反顾地从沙口滩走进了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洪流之中。
黄河的水势湍急异常,波涛汹涌,仿佛一头凶猛的巨兽张开了血盆大口。
这些女兵们毫不畏惧,坚定地向前走着,她们的身影在滚滚河水中渐渐消失不见......
就这样,一代巾帼英雄被滔滔黄河无情地吞噬,她们用自己美丽而年轻的生命在这片壮阔的河流中画上了悲情的句号!
在随后举行的黄河滩公祭大会上,陕军的将士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整齐划一地臂挽黑纱,默默地向那些英勇牺牲的女战士们致以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
整个场面庄严肃穆,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战争残酷的悲愤之情。
孙蔚如总司令面对黄河,眼含热泪,攥拳起誓:“此仇不报,我孙某人自当引颈自戮,以谢国人!”
在随后的战斗中,李兴中、陈硕儒率96军主力177师怀着血海深仇和必死之心第三次杀回陌南镇,重创日寇!致使当地驻防的鬼子溃不成军!
孔从洲的46旅从夏县折回,封锁了平陆境内的南北通道:张店至茅津渡大道。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应孙蔚如请求,指令黄河南岸的友军用炮火封锁了黄河河道。
骄狂一时的日军,终于陷入中国军队的四面包围。
之后,中国军队向被日军占领的茅津渡发起全面进攻,日军全线崩溃。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