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风起月关

第494章 请先生入相(2/3)

目录

尽情摇摆游曳,水墨染成画,下面的群臣看到眼前的水幕后都不由得惊叹起来。

董长陵眼睛眯成一道长线,若有所思的看着面前的巨型水墨画。

这幅画上的笔墨勾勒出的赫然是大奉和北蛮边境图,细致到就连边关屯兵之地都展示的一清二楚。

两朝边防尽在眼前。

太子耶律原转身看向父亲,恭敬的行礼,“父汗,这便是孩儿今日要送您的大礼。”

北蛮大汗瞪着眼睛下意识的往下走了走,希望能看到更清楚些。

边境河山三千里,起伏的群峰,冲锋的铁骑,悲壮苍凉。

黑白水墨画前,老道士转身说道,“大汗,且容老道为您唠叨唠叨?”

耶律容光微笑道,“老道长素善言辞笔墨,今日笔墨已有,言辞岂能少之?”

“谢过大汗。”老道士嘿嘿一笑,等到现场的惊讶之声缓缓停下后,才慢慢悠悠的拿起拐杖来到水幕之前,抬头看向大汗,“大汗,您且听好了。”

耶律容光双眼冒光,身后老太监搬来椅子,大汗径直往椅子上一座,静静的等着老道士的慷慨陈词。

老人放下挂在拐杖上的酒葫芦,或许是觉得酒葫芦和拐杖一直哐当哐当的响动,坏了自己兴致,只见老道士右手撑着拐杖,平静道,“中原边关绵延三千里,有三关一山,分别为靖州山海关,定州平牢关以及项州北门关,这一山则是土龙山;千年前中原王朝曾有先贤说过,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不过五百年;然而中原王朝硬是顶了千年,千年过去,如今的中原又到了先贤口中的分分合合之际;然如今的中原王朝早已不胜当年,如今的中原国运不宁,帝王更迭速度之快千年未有;朝臣不和,内斗外争久久不绝;君臣相悖,君忌臣子臣难忠;这便是大争之世来临的预兆。”

纵使是经历了无数风雨跌宕的大汗,在听到老道士此等气吞山河的豪言后,也是愣了一下。

老道士继续说道,“中原王朝的祸根起源于三十年前的穆宗皇帝高祯,高祯身为太子之时就立有雄心,妄图开疆扩土,功垂青史,成为中原能鼻尖高祖,太宗,武宗的君王;事实上他做到了,选贤举能,任用大才,从太子之时开始便培植势力,登基称帝后更是一往无前,直接成就了中原的五大国公,至于项州之地那就不用说了;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因为他猜忌,霸道,刚愎的性格,有了五大国公后来的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状,前不久,五大国公的最后一位仁国公程缘病逝交州,自此,中原五大国公全部西去,且无一善终;高祯借助手下臣子帮自己打江山,却不想和他们共享江山,这是祸根之源头所在。”

老道士深呼吸一口气,边走边说道,“后来中原景文皇帝登基,也就是高振的太子,他是个好皇帝,可惜太命短,还没来得及处理穆宗留下的烂摊子,自己就没了;而随后通过禅位而来的天子,也就是现在的天子,更是一团浆糊,他的出现就注定了中原王朝的结局,君臣之祸遗留三代,祸及天下,国不国矣,天下已有重分之迹象。”

“但是这着之中却出现了一个人,关仲贤,他就像是乱世浑水中的一缕清流,硬是在天下大势面前稳住了局面,给中原王朝强行续命二十年,此人不能说是天才,只能说是怪才,他用一盘棋下活了中原王朝,也下活了项州之主,宁家。”老道士的拐杖突然转向项州,大汗和群臣的目光齐刷刷的全部看向项州。

老道士来到项州面前,看着项州的大好河山,感慨道,“这是关仲贤留给中原的最后一道护身符;项州地处中原王朝西北,我汗国南边,是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如今的中原王朝能对我汗国构成威胁最大的也就是项州军。”

耶律容光听的容光焕发,双眼圆睁,听完后不由得鼓掌叫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肖镇超穿八十年代 HP布莱克与马尔福 我说了我不是凶手 综漫:不知不觉深陷柴刀 末世:我囤积百亿物资救国兴邦 太子不育,我偷生两宝震惊朝野 全民觉醒:你管死灵法师叫骑士? 变身毛茸茸,我在北宋搞公关 龙族:从偷家夏弥开始 人家海上讨生活,我出海去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