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幽灵般恐怖(2/3)
自然是言无不尽,坦率相待。”
察觉先前所有的掩饰被对方一眼洞穿,胡惟庸干脆不伪装了。
双手离开心中的障碍,脚下的腿有些不愿意似的,向后挪了半步,紧接着双手交叉在胸前,对徐达做了个敷衍的手势。
即便朱棣的话语带有一种配合的态度,但他的冷淡语气清晰揭示了内心毫不掩饰的不以为然。
“皇上的圣令。”
胡惟庸的表达引起了徐达的敏锐注意,但他并未太在意前任的中书省右丞相有何想法。
接着,跪拜道:
“陛下来,是想询问本丞相对城内元人的分布是否有了解。”
跳过礼节,直切主题。
这个问题突然间出现在面前,让胡惟庸眉心微微紧蹙。
而此刻,他还高高抬起头颅,用一种疑惑的眼神望着前方的徐达。
"城中存在隐藏的蒙古奸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吗?"
思维敏捷,却无法解释在此时机皇帝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前元的首善之地,在徐达率军北上清剿后,经过了几度清理。
但是这里毕竟是历经多年精心布置的据点,不可能那么容易清理干净。
甚至他一度疑心,皇上下旨是别有图谋——故意拿出这件事来说话,并且并不重要吗?
继续阅读
面对北平存在探员一事并不可怕,而让胡惟庸困惑的却是北平城遗留下的大量元军残存势力(余众)竟然如此惊人——数千之巨。
对此,他不禁反问道。
“成千的余留元军,陛下觉得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必要由您本人处理。”
话音一落,朱棣眼中光芒更加炙热,而那双眼眸此刻如同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胡惟庸的眼睛因惊讶瞪得更大。
眉头不断起伏着,脸上交织着难以置信和深思的神情。
片刻寂静后,当胡惟庸开口时,他已经额头上冒出一层密密麻麻的汗水,脸色略显沉重。
"陛下,关于这个事务臣实在是不知晓。
"
他急切说完这句话后,向徐达深深叩头。
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徐达便没有继续追问,因为他的观察能力告诉徐达,此刻在言词上,胡惟庸的确未有所隐瞒。
不过这并非表示将放他一马,胡惟庸即将崩溃时,一句让人摸不清状况的话飘然而至,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使得原本的局势更加不明朗化。
"你侄儿教得很是不错,本将军决定为他留一条生路。
"
说了这些,徐达却没有停下等待胡惟庸完全恢复从震惊的状态之中缓过来。
身后的蜡烛火苗忽闪忽闪地燃烧着,他提着火炬转身离开了房间,走向门外的世界。
虽然曾经的胡惟庸权高位重,麾下聚集了大量的资源和信差,但他所依赖的那些权力机构并不是他独占的宝库,如今面临皇上对他的严惩时,他过去的所有依靠都不再行得通。
回顾胡惟庸权力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来自于他父亲韩国公正臣李善长传承下的权柄;这也是最直观的理解。
实际上这是胡惟庸手中握持的整体西淮勋贵族,汇聚起来的在明朝内部形成的势力。
其次,则是他本人的苦力建业和经营所获得的能力。
这部分力量相比前面两种情况相对较为内敛,难以显着表现出来。
这是由于在一个以君权神授和士林地位为评判依据的封建社会之中,个人的实力最终还是依赖于所属势力的庞大规模。
个体勇力虽有一定作用,但相较于势力的总和,往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