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讲】(3/8)
用否定的角度,不要太肯定。我看很多初学者:我认为怎么样、我认为怎么样。其实这个不对。你一个初学者没有资格肯定你的想法。你那么早肯定了,那表示你没办法进步了嘛。你看禅宗,刚去的时候,那一定是,你动一个念头,一定挨板子。什么时候才有自己的想法?你要破到真的是大死一番,重新又开始发菩提心,产生新的理想,这个时候重新肯定。所以佛法的修学是先否定,否定门入,肯定门出。真的,你生大悲心的时候,要广度众生的时候,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肯定自己。你一个人太早肯定自己,是对自己很不利的,因为你一开始就把自己定型了。所以我们刚开始先修空观,破除我们过去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会进步很快,突破得很快。
那么假观呢,就要借假修真了,借假相来修真实的功德。心性虽然本具,但是要假借事修才能开显。海公常说,修德有功,性德方显。那么怎么修呢?比方说,我们拜八十八佛,我们念:“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我们赞叹佛陀的功德,很难,你必须假借这些文字,看到诸佛现前,我们用无量的言词来赞叹诸佛的功德。所以,我们每天这样念一次,我们随喜佛的功德一次。你看我们念“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我们这个时候对阿弥陀佛生起皈依的心。那么皈依的功德怎么来呢?借假修真嘛。你不把这个偈颂念一次,你怎么能够去发明你本具的皈依功德?
你说,欸,我本来就“具足”。执理废事!假观就是说,当我们用空观把过去的跟妄想、颠倒、有所得心相应的假相破掉以后,我们又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跟三宝相应的假相。所以诸位不要忽略我们的功课,那个功课都是在假借这个假相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托彼依正,显我自性。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我们内心当中破坏了过去的妄想的执着,建立一个清净的假相,虽然我们没办法去改变今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来生。因为你心态改变了,你未来的因缘就改变了。但是今生要改很难,因为它业力已经现出来了。所以它这一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同样是现前一念心性,我们凡夫因为向外攀缘执着,所以弄到自己背觉合尘,产生了尘劳烦恼,障碍重重;佛陀用妙明的智慧来观照不生不灭的本性,结果佛陀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种种的自在。同样在一念心性当中,一个是向外攀缘,一个是向内去好好地观照,好好地去开发它的功德,就有不同的结果。
这个讲到一心随顺染净的因缘而有不同的染净的作用。
癸二、明随缘不变之体 分三:子一、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子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子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
我们看癸二的“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功德的妙用是来自于对内心自体的了解。分三段:第一段,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第二,明随缘不变如实不空义;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就是我们说的空不空义。这一段正式显现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
子一、明随缘不变如实空义
【图一】
看第一段,说明随缘不变当中我们本具的这种如实空义。什么叫“如实” 呢?就是它本来具足的,不是修来的,这个空是本来如此的。我们看经文。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
这个是总标。前面是讲到这一念心性随顺迷悟的因缘而显现十法界差别的果报,这个地方再讲到十法界的差别果报当中,我们没有失掉一念的清净的本性之体。如来藏,就指的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性是怎么回事呢?“本妙圆心。”蕅益大师说,“本妙圆心”这四个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