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六讲】(2/8)

目录

我们的想法,开始用功的时候会变得更强烈。如果你说,你修行好像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那表示你没有在修行。你就是过去的老样子嘛,你以前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只是说你这段时间多了一点善业的力量,积集一点善业,你对五阴的五浊力量根本没有对治。一个人要对治,他一定会先有烦恼的反弹。所以你看打佛七的人,越打烦恼越重。这个都是有在用功,因为他把烦恼逼出来了。

问题是,你逼出来以后你怎么办?第一个,你要怎么安住你的心。烦恼一直在干扰你,它告诉你很多事情,它给你很多信息,你怎么办?“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所以这句话很好,“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第一个,依止不生灭性,不要跟着你的感觉走,不能拜,要它拜。然后呢,你观想这个是虚妄的,开始对治它,破坏它。

这就是我们整个《楞严经》第一个“依”,第二个“旋”。这两个字你把它参透了,你大概就有资格开始修行了。

继续阅读

寅二、以喻合法

【图一】

前面讲到修行的观念,这以下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个浅显的譬喻,来合我们返妄归真的这么深妙的道理。我们看佛陀讲出什么譬喻。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

这个地方包括了调伏烦恼跟断除烦恼这两件事情。我们先看调伏。

“如澄浊水”,比方说,我们现在有一盆很污浊的水,这个水有五层的泥土,从上到下有五层的污浊。那么这五层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把它澄清一下。这污浊水不能用,喝也不行,洗也不行,对不对?那怎么办呢?怎么让它澄清呢?“贮于静器”,这个水你不要一天到晚去动它,放在一个寂静不动的容器里。先找到一个安定的容器,把这个污浊的水放进去;放久了以后,“静深不动”,就是这个寂静的力量强了以后,这个水就不动了。

蕅益大师说,“静深不动”就是观行力深。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开始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开始不被这个五阴的作用迷惑了,开始去照了我们生命的根源,开始不迷不取不动。久了以后,“沙土自沉”,这个污浊的泥沙,这种泥土慢慢沉淀下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讲,圆伏五住的烦恼,烦恼伏住了,不动。

沙土沉淀以后,“清水现前”,清净的水现前。这个地方是真理现前,二空真理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这个就叫作伏住了整个客尘烦恼。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客尘烦恼包括了断除界内的见思,也包括伏住界外的无明,阶位在圆教的十信满心,叫作调伏烦恼。

刚开始是先从调伏,现在看第二段,接下来“去泥纯水”。

前面我们透过不迷不取不动,把这个泥土沉淀下来了以后,接下来把下面的污泥的水拿掉。这个时候“永断根本无明”,这个污泥再怎么动都没关系。你那个时候看你要怎么动,东去西去都可以了。圆教初住乃至于到妙觉的佛果,都叫作“永断根本无明”。

这个时候,他的身心世界是什么相貌呢?这以下佛陀讲出两个相貌:

第一个,“明相精纯”。因为他泥土拿掉了嘛,他怎么动都可以。这个时候他依止的是一种法性的五阴身心,他内心当中充满了清净光明。自受用,叫作“明相精纯”。

那么他受用呢?“一切变现。”这个菩萨随着他身心世界的种种悲愿,他能够变现一切十法界的五阴,“千江有水江千月”,来到众生的世界度化众生。

自受用身跟他受用身,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他的身心世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大唐超时空:甜宠晋阳小公主 娱乐:混在娱乐圈边缘的日常 穿越进网文救男女主 苍凉岁月 神话修真 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 影视快穿合集 四个院:许大茂我为国为民 穿越后,我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