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3/4)
岐伯回答:“身子发热,那是火上加火,不妙;身子凉凉的,还有转机。”
黄帝再问:“那要是肠子拉白沫呢?”
岐伯想了想:“脉沉下去,说明病邪还没完全嚣张,有机会;脉浮上来,那就像海浪拍岸,挡不住了。”
黄帝最后问:“要是拉脓血呢?”
岐伯严肃地说:“脉象要是悬绝,就像风筝线断了,凶多吉少;如果脉象滑大,就像河流顺畅,还有救。”
黄帝老兄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地问岐伯大师:“哎,你说这肠子里的小毛病,比如拉肚子啊、肠炎啥的,病人既不发烧,脉象也不急不缓,跟平常没啥大区别,这种情况咋整啊?”
岐伯大师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说:“嘿嘿,黄帝兄,这你就问对人了。这脉象啊,学问大了去了。如果病人脉象滑而有力,那说明正气尚足,生命力旺盛,咱们就不用担心,好好调理,自然能康复如初,这叫‘滑大者曰生’。可要是脉象变得又悬又细,还带点涩涩的感觉,那就得小心了,这是正气渐衰,病情不妙的信号,咱们得按最坏的情况来打算,这叫‘悬涩者曰死’。当然啦,具体能活多久,还得看脏腑受损的情况来定。”
黄帝一听,眼睛一亮,连忙又问:“那癫痫这病,脉象上能看出啥门道不?”
岐伯大师摇了摇头,故作深沉地说:“癫痫这病,脉象也是五花八门。要是摸到的脉象又宽又大,还滑溜溜的,像条泥鳅一样,那恭喜你,这病啊,多半能自己慢慢好起来,时间一长,说不定就痊愈了,这叫‘脉搏大滑,久自己’。可要是脉象又细又紧,跟根绷紧的弦似的,那就麻烦了,这表示病情顽固,治疗起来难度极大,甚至可能回天乏术,咱们得做好心理准备,这叫‘脉小坚急,死不治’。”
黄帝听得连连点头,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那癫痫的脉象,虚和实又怎么分辨呢?虚了好治还是实了好治?”
岐伯大师微微一笑,解释道:“这虚实之分,可是中医里的大学问。虚脉嘛,就像个空心的竹子,虽然看起来弱不禁风,但还有调整的空间,只要咱们及时调理,补充正气,让身体慢慢恢复平衡,还是有希望治好的,所以叫‘虚则可治’。而实脉呢,就像被堵住的河流,水流不畅,还可能导致泛滥成灾。在癫痫这里,实脉往往意味着病情复杂,邪气嚣张,治疗起来就难了,一不小心还可能加重病情,所以叫‘实则死’。当然啦,这里说的‘死’不是真的就没救了,而是强调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那消渴病,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糖尿病吧,它的脉象虚实又怎么判断病情呢?”
岐伯大师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消渴病啊,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脉象实而有力,虽然病情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只要正气尚存,咱们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法,还是有可能控制病情,甚至逐步改善的,这就叫‘脉实大,病久可治’。可要是脉象变得悬细而坚硬,那就说明正气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病情已经深入骨髓,治疗起来就难上加难了,这时候就算咱们再怎么努力,也可能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挽回,所以叫‘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
黄帝又开始发问了,这问题还挺深奥的:“形啊、骨啊、脉啊、筋啊,这些个‘度’到底怎么拿捏得准呢?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
黄帝接着说:“你们知道吗?这治病啊,得跟着四季的脚步走。春天嘛,就得赶紧疏通经络,让身体里的‘小河流’顺畅起来;夏天呢,得重点关照那些经络上的‘小驿站’——经俞穴,给它们来个清凉SPA;到了秋天,得注意六腑的保养,就像给家里的厨房大扫除一样;冬天呢,就得关门闭户,少动针石,不是说冬天就不能扎针了哈,是得看情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