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玩宝大师

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2/3)

目录

趟故宫,我得少吃多少肉包子啊。

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喜欢上了瓷器。故宫里的东西,历史上经过多次外流,展出的也只是一小部分,但还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的潘家园、报国寺、琉璃厂,也是我周末经常去的地儿。我最喜欢去报国寺,那院儿环境好,古香古色,绿树掩映的。

我当时是个学生,不敢乱出手,看得多,买得少。所以除了路费,倒也没多花什么钱。

不过,玉器还好说,最要命的是瓷器,很难入门。没高手指点,全靠自己看东西,再就是在市场里听一帮老虫儿山侃海喷。

后来,我真的遇上了一个高手。

常有人说某某情节只能在里见到,不合逻辑,不现实,等等。实际上呢,每个人阅历不同,际遇不同,你没见过,也不代表不可能发生。有时候,现实比还有戏剧性。

因为走路有点儿外八字,我穿的皮鞋,其他地方完好无损,鞋跟外侧却总是先磨去一块。有一次,我在报国寺附近,发现了一个修鞋的摊子,心说正好,给皮鞋钉俩皮掌儿。

修鞋的是位老大爷,头发花白,套了件蓝布围裙,长得平淡无奇。就在他给我的皮鞋钉掌儿的时候,来了个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好像和他很熟,“老爷子,您给掌掌眼!”

中年人从包里拿出一个锦盒,又从里面拿了一件小瓶,青花,画片儿是荷叶莲花。

“怎么了?”老爷子头也不抬,先把鞋掌给钉上了。

“这瓶子我看真,但找了好几个人,说带贼光,都不看好,劳烦您了!”

钉上一只鞋的鞋掌,放下我的皮鞋,老爷子才瞅了几眼这只小瓶子,然后一翻手,中年人会意,翻过来给他看了底。

“康熙官窑。”老爷子说完这一句,便不再去看那瓶子,又拿起了我另一只鞋,开始钉鞋掌。

我当时就被震屁了!

那眼神,那语态,云淡风轻却不容置疑,倏然间的山高水低,让我至今也忘不了。

可他只是一个修鞋的老头儿!

“得嘞!踏实了!您忙着!”中年人收起瓶子,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包,放到了修鞋箱子上。

老爷子也不多说,继续钉鞋掌。

俩鞋掌六块钱,他先收了,才拿起那个红包,拆也没拆,顺手揣进了兜里。

我递上一支烟,开始套近乎。我那会儿抽红梅,四块钱一包,比现在的软中华还觉得好抽,只是不太容易买到了。

他没拒绝,点上,眯着眼睛看我,“小伙子,你也喜欢瓷器?”

“是啊,就是没人指点。”

“看过什么书啊?”

我说了几本,都是些鉴赏类的。

“路子就不对,先看《中国陶瓷史》!”

“好,我一定看。您在这里摆摊,抽空我能来找您聊聊嘛?”我当时年轻,也不太会说话。

“看完了再说!”

我走了之后,就买了本《中国陶瓷史》,先是囫囵吞枣看了一遍,但也明白了,之前路子确实不对,不了解历史特征,不了解窑口工艺,上来就看一些什么胎釉纹饰,容易飘,很难扎进去。

三天后,我又去找那个老爷子,修鞋摊却不见了!后来我又去了好几次,还是没有出现。

直到我毕业离开,也再没见过那个老爷子。

后来我出差再回来,还又去找过,却连鞋摊旁边的小卖部都没了。

工作之后,闲钱多了,而且人脉广了,接触的专家也多了,慢慢地提升了一些眼力。但是我底子薄,终究到不了太高的层次。

捡过漏,打过眼,吃过亏,上过当,赚过钱,破过财。将近二十年的时光,从一个小伙儿变成了油腻中年,对古玩的喜好,却一直未曾改变。虽然没什么好藏品,但看过的真东西也不算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瓦罗兰传说 挖掘地球 图君临宇 透视医圣 透视医能狂少 透视邪医混花都 透视小民工 透视小地主 透视小保安 透视兵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