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名将高顺

037联合出兵(1/2)

目录

十二月十六日,尚书郑泰与并州刺史高顺相携,派人至冀州牧府递文,言向冀州牧韩馥辞行。等不多时,冀州牧府中门打开,韩馥率治中刘惠、长史耿武、别驾闵纯、功曹辛评、从事审配、骑都尉沮授、司马张颌等人鱼贯而出,来迎接郑泰和高顺。

众人相见自是一番寒暄,韩馥邀郑泰、高顺入府,郑尚书边走边道:“近日曹孟德在陈留举兵,星夜派人送檄文到各州郡,估计冀州已收到,不知韩使君作何想?”

韩馥脚步略一停顿:“郑尚书,吾等还在商议此事。”

高顺笑着插话道:“郑尚书,韩使君,顺亦闻此事,可惜未曾见檄文,不知如何讲?”

郑泰呵呵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帛递给高顺:“吾手中正好有一幅檄文,威远乡侯可观之。”

高顺从郑泰手中接过绢帛,大声读到:“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丞相董卓不思报恩,卑侮王室,灌杀帝后,败法乱纪,专制朝政,肆行凶忒,行桀虏之态。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

檄文虽只有短短数十言,但其中慷慨激昂之气跃然帛上。高顺手握檄文,眼中雾气流转,手臂微微发颤!

韩馥转身问道:“威远乡侯,今当助曹操邪,助董卓邪?”

治中刘惠闻之,大声道:“今兴兵为国,何谓曹、董!”韩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

高顺不由眉锋皱起,望了刘惠一眼,转向韩馥道:“顺年纪少见识低,韩使君久历朝政,见广识多,请问韩使君,檄文上所书丞相之事属实否?”

韩馥被高顺这突然其来的问题弄得莫名其妙,道:“威远乡侯,汝之意是?”

郑泰很不满韩馥之言行,一旁笑道:“吾来回答,檄文上所书丞相之事千真万确,无一虚假!”

高顺笑着谢过郑泰,道:“好!既然所言属实,顺再问韩使君,丞相是忠臣?还是逆臣?”

韩馥犹犹豫豫道:“这,应该不算忠臣吧”

高顺大声笑道:“既是逆臣,应称之董贼!董贼如今正行王莽篡汉之事,吾之第三问,大汉朝还有没有忠臣?各州郡还有没有忠臣?”

治中刘惠哈哈一笑道:“威远乡侯,汝不要小瞧天下人。大汉朝有的是忠臣,吾等虽位卑力微,亦愿为大汉抛头颅、洒热血。”

韩馥亦道:“威远乡侯,治中所说正是吾等意志,诚如贾刺史、李治中,冀州上下俱是忠臣,不惧一死。”

高顺再次笑道:“韩使君与诸位说得非常好,大汉朝还有忠臣,各州郡还有忠臣。相信此檄文一出,天下群雄势必纷纷响应!顺虽年轻识浅,但也猜到几位。”

郑泰笑道:“哦?威远乡侯可猜到几位,吾等亦来听听。”

高顺道:“曹孟德首倡义兵,自不必说。董贼贻害汉室,致令天子蒙尘,兖州刺史刘岱本汉室宗亲,近在咫尺,得此檄文,怎不起兵?

后将军袁公路,袁氏嫡子,四世三公之后,为人豪爽重义气,因董卓暴孽不肯依附,出走南阳,檄文到日,必起兵讨逆!

渤海太守袁本初,四世三公之后,因与董卓交恶,方出奔渤海,其与曹孟德关系非同一般,檄文到日,必率先举兵。试想袁本初一旦起兵,河内太守王匡,乃是本初旧属,山阳太守袁遗,本初堂兄,怎不响应?

长沙太守孙文台,早有杀董卓之心,黄巾之乱时就曾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除之,檄文到日,必起兵讨逆!

豫州刺史孔伷,文坛清流,见解高明;陈留太守张邈,以侠义闻名;广陵太守张超,系张邈之弟,武艺超群;东郡太守乔瑁,故太尉桥玄族子;皆世受皇恩,如闻群雄起兵,必然响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医品太子妃 狼群号召 世子很凶 青云之志 那些年我们逝去的青春 懒癌郡主进京记 贵妃有心疾,得宠着! 半劫 马前卒 谁说暗恋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