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曹刘暗交锋(2/3)
番交谈,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陶谦更是大喜,却是真心想将徐州让给刘备。不过陶谦虽然再三相让,刘备那里肯受。
徐州文武官员皆不作声,陶谦长子陶商却是一脸不乐意:“爹爹,州牧大位怎可轻易传给外人。”二子陶应也在旁附和道:“大哥说的没有错,徐州可是爹爹一生心血啊!”
陶谦苦笑,曹操认定与他有杀父大仇,就算当下能击退曹操,将来曹操也一定会再犯,孔融、刘备可救援一次,焉可救援第二次。徐州迟早必失,真到那时一家人性命难保。既然如此,干脆把徐州让给刘备,届时他已不是徐州牧,曹操还有何借口再攻徐州?而刘备以仁义著称,陶谦亦可安享晚年。
可惜此话不能说出口,陶谦怒斥二子道:“无知小儿,难道传给汝等,可保我徐州不被曹操屠城?”陶商、陶应闻之,怒而出走。
陶谦气得说不出话来,别驾糜竺在旁劝道:“今曹操兵临城下,且当商议如何退敌之策。待战事平定之后,再做相商不可。”曹豹等人亦劝陶谦,陶谦乃止。
而曹操这边,眼见刘备、孔融率军入城后,防卫力量增强,数度进攻不利,遂与郭嘉回到大营,半响思虑不定。
郭嘉道:“如今徐州城已经拥兵数万,兵力与吾军相若。徐州城坚粮丰,一时难以攻克。而吾军远离兖州,粮草运输不利,如今兖州后方不稳,长恐生变,明公亦早做打算。”
曹操亦叹道:“天已入深秋,来时过于匆忙,将士冬衣未备,确是难以久待。”
郭嘉道:“主公明鉴。此次既然不能竟功,不若退兵,明春再来相战。明公,吾有一计,不妨将此功劳让与刘备,到时刘备在徐州功高震主,看陶谦能否容得下刘备?”
曹操道:“也好!明日吾便修书一封,言明退兵。”
第三日,曹操便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使,然后拔寨回去。
刘备在徐州接到曹操来信,言道:“今操初闻父亲遇难,不由乱了心情,幸得玄德提醒,方使吾避免大错。思及玄德仁义为怀,操不愿玄德为难,故决意就此退去。虎牢关一别,玄德及关张三位英姿,犹在眼前,他日若有闲暇,玄德当来兖州一叙,操必十里相迎。”
曹操军既退,徐州牧府大摆欢宴,以此庆贺。饮宴既毕,陶谦延刘备于上座,拱手对众人道:“老夫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玄德乃帝室之青,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
刘备此时却是早已想定,仍不松口,道:“刘备来救徐州,乃为义也。今无端据而有之,天下将以备为无义人矣。”
麋竺劝道:“今汉室陵迟,海宇颠覆,树功立业,正在此时。徐州殷富,户口百万,玄德公领此,不可辞也。”
刘备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相让之?”
孔融哈哈一笑道:“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足挂齿!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刘备道:“此事决不敢应命。”
关羽劝道:“既承陶公相让,兄何不且权领州事。”
张飞道:“又不是我强要他的州郡;他好意相让,兄长何必苦苦推辞!”
刘备责道:“汝等欲陷我于不义耶!”
待刘备回到府中,下人报陈登来访,刘备忙迎进府中,问及陶府君再次相让之事,陈登道:“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此次确为陶府君真意,明公不应推辞。”
刘备不由后悔,陈登道:“玄德公即有此意,可伺机留在徐州,陶府君如今命不久矣,待他日再做分说。”
数日后,刘备、孔融告辞,陶谦悲泣道:“君若舍我而去,我死不瞑目矣!”
孔融亦劝说刘备,刘备于是答应留在徐州,陶谦赠其四千兵士,使其屯兵小沛,并上表长安朝廷,拜刘备为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