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风雨如磐中条山

第27章 残酷的栽脏陷害(上)(3/4)

目录

黎坪垦区调查团”团长。

他前后在黎坪一带徒步考察80余天,此后亲自执笔,绘制地图,写成《黎坪垦区调查报告》,从此拉开了黎坪一带垦殖事业的沉重帷幕。

1940年3月1日,国民政府黎坪垦区管理局成立,直属国民党中央管辖。

国民党中央农林部任命安汉先生为黎坪垦区管理局局长,安汉先生放弃在重庆做官的机会,自此轻车简从进驻黎坪。

当时的黎坪,贫瘠、落后、荒寒,道路不通,匪患连连,民不聊生。

几支小股土匪武装,经常杀人越货,各有各的势力范围,不时发生暴力冲突。

安汉最早访问的一位老人,一家几口共用一条裤子;当夜就借住在这户人家的牛棚里,且差一点命丧匪手。

安汉不愧为一罕见人才,就在这块极艰苦、极危险的地面上像钉子一样住了下来。

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段极短暂、也极惊心动魄的开发历史。

经过三年时间艰苦卓绝的垦殖运动,经过九死一生的无数次考验,横行一时的土匪被一一收编;随处可见的罂粟被一一铲除。

安汉先生东奔西走规划线路,并一马当先亲自执刀,开出第一条连接四川和汉中的主干道路。

在安汉主持下,黎坪垦区先后吸纳安徽、四川、河南等省抗日难民3万余人。

管理局规定15度以下为耕地,15度以上一律封山造林,先后垦荒6万余亩,为垦民建房7000余间,建成收养战争孤儿的教养院一所,正规小学四所,另外还修建起包括礼堂、宿舍、办公室、图书室、医务所、公安部、邮政所等在内的垦殖管理局机关用房80余间;

安汉还鼓励垦民办林场、建工厂,先后修公路千余里,一时市场繁荣,商旅不断,在垦殖管理局入驻的三年里,黎坪一度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繁盛局面。

另外,据1942年7月20日《重庆日报》二版,有《黎坪垦区近况》的报道。报道说,黎坪垦区开垦荒地10万多亩;安置难民和灾民3万多人;

修路三条即黎坪至元坝路、黎坪至黄官岭路、塘口至庙坝路,总长逾130公里;建成大礼堂、办公室、宿舍、图书馆、医务所、保安部、邮政所等房舍80多间,并建成教养院1所,在元坝、庙坝、黄官岭、三道河设立小学4所;

这里种植着大约 5 万亩郁郁葱葱的玉米和一望无际的大豆,还有 8600 多亩茂盛的马铃薯。

而后续开垦出的广袤土地,则用于种植多达 6 万多亩的小麦。

这些丰硕的成果不仅充实了汉中、关中地区以及重庆大后方的粮仓,更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国民党中央日报也对黎坪垦区的繁荣景象给予高度关注,并多次在重要版面进行专题报道。

这使得开发者安汉声名远扬、威震四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激发无数民众投身于国家建设与民族复兴事业之中。

从古至今,那些拥有非凡才华和巨大贡献的人,往往会成为黑暗社会中的众矢之的。

他们必定会遭受心胸狭隘之人的嫉妒,各种明枪暗箭也会接踵而至!更何况是在内外交困、腐朽黑暗的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呢?

正应了那句古话:“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

更有:“卧榻之旁,焉有他人鼾睡之理?”

最后就是:“功高盖主 ,必招杀身之祸!”

这些俗语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优秀的人容易遭到他人的嫉恨和攻击。在当时那样复杂险恶的黑暗政治丛林之中,要想生存下去实属不易啊!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后我笑看人生 盗梦空间!玄学团宠勇闯天下 参加武考后,我一路无敌 荒古武神 战骨 开局逃荒直接掀桌 四合院之张浩然的淡然生活 卡牌:技术到位,什么都会 甄嬛传之宜修重生当太后 大千世界之内练术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