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5/7)
知道在一个地方,佛陀这个时候一定要把他妄想的根源找出来,否则这个病根不找出来,阿难尊者就一辈子跟着妄想跑。所以佛陀就继续追问说:那你说在一个地方,这个处所在哪里呢——“处今何在”?阿难回答说:“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说我这念心,一方面看不到身体里面的五脏六腑,另一方面又能够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一念心很奇怪,看不到里面只看到外面,那我依止这个道理思惟,一定是潜伏在六根当中。
我们先把这个道理解释一下。阿难尊者所谓的六根,我们以眼根来看,他认为我们这个眼根前面是开通的,后面是封闭的。你看眼球,它前面的门是打开的,后面的门是关闭的。这一念心它住在眼根,所以它看出去很清楚;但是往后看,因为眼根后面的门是关起来的,所以看不到后面。为什么见到外面而不见到里面呢?因为它潜伏在六根当中。耳朵也是一样,我们耳朵只听到外面听不到里面,因为它前面的门是开通的,后面的门是关闭的。
以下阿难尊者也讲出一个道理,讲了一个譬喻,借事显理。他说假设有一个人,“取琉璃椀合其两眼”(这个琉璃椀就是我们现在用玻璃所做的眼镜,拿这个眼镜来合他的双眼之上),眼睛上面虽然有物质,但是彼此之间却不互相障碍。你看我戴眼镜,我看东西也是看得很清楚,这个眼镜不会障碍眼睛,还看得更清楚。“彼根随见,随即分别”,这就好像说是我的心住在眼根当中,我的眼根往左九十度跑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我的眼根,就看到那个地方,看到左边;我的眼根往右边跑,我的心也跟着我的眼根往右边看。所以很清楚,心是住在眼根当中的,这绝对没有错的。所以,眼根它是怎么去见,我的心就怎么分别。所以我的心一定是潜伏在眼根当中;我的耳识潜伏在耳朵当中。这样他能够挽救前面的过失。您说在内、在外都不对,在内为什么见不到五脏六腑,在外的话又身心互不相知。那潜伏在根中,就能够挽救前面两种过失。
我们看第三段,说明它这个理由。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这个地方正式地来挽救,或者说是脱离内外的过失。说我这个觉了能知之心,既然不见到身内种种的物,那一定是潜伏在眼根;“分明瞩外无障碍者”,又能够看得到外面,当然就是在根里面。因为这个眼根,它前面是开通的,后面是封闭的,所以心住在里面就跟着眼睛跑,眼睛看到什么,心就跟着眼睛走。这个就是我心的处所。这是阿难尊者他执着的相貌,我们先让他表达出来。
壬二、破斥。分二:癸一、立例。癸二、正破。
癸一、立例
我们看佛陀怎么破斥。破斥当中佛陀也是先立个例子,再正式地破斥。先看佛陀所安立的例子: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陀安立一个例子说,正如你所说的道理——你说我这个明了分别的心是潜伏在眼根当中。那么这个时候眼根跟心的角色就像琉璃跟眼睛的角色,这个琉璃眼镜戴上去,眼睛在后面,眼镜在前面,就好像眼根在前面、心在后面一样。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这个戴眼镜的人去见山河大地的时候,他见到山河大地,他看得到这个眼镜本身吗?眼睛能够看得到眼镜吗?阿难尊者说:“如是世尊”,这个人既然把眼镜戴上去了,他看到山河大地,当然他同时应该也看得到眼镜的。这是一个例子,因为眼镜在前面,眼睛在后面,所以他看出去一定先看到眼镜,再看到山河大地。这个道理很清楚的。
好,那佛陀就加以破斥了。
癸二、正破
【第七讲图四】
我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