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

【第五十讲】(7/8)

目录

、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盘、即常、即乐、即我、即净。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其实具足整个十法界的染净诸法。具足这个法,什么意思?比方说我们念佛,古人会常问我们说:念佛是谁?当然是我们这一念心。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一念心呢?也就是说,你心不在焉的时候,嘴巴念佛是没有用,你嘴巴念佛心打妄想,这个效果是很差很差。那么为什么念佛一定要那一念心呢?比方说我今天把录音带放着,让录音带一直在念佛,那这样子它可不可以创造功德?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整个业的造作一定要有心,心为业主,因为心有这个法嘛。因为心具足无量的功德法,所以说,你佛号进来跟心接触,假借这个佛号因缘把我们往生净土的功德开显出来。我们思惟一下,比如说虚空,虚空具足光明,对不对?太阳一定要跟虚空接触它才能够现出光明相。太阳没有跟虚空接触你怎么产生光明呢?这个虚空表示我们心性,太阳是一个助缘。我们的心也是这样。你念佛、持咒一定要有心的因缘在那个地方,你才能够产生功德。没有心是不能造业的,善业也不能造,恶业也不能造。所以它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具足十法界的因缘,你只是假借外在的因缘来显现你内心的这些法。你用杀盗淫妄的因缘来熏这一念心,它显现三恶道;你用六波罗蜜的因缘,它显现诸佛菩萨的功德;你用忆佛念佛的因缘,它显现往生净土。假借外在的造作,来开显你本性的功德。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看看,为什么说这个“心”是根本。这故事就是讲到舍本逐末的故事。

说有一个猎人,他对国王做了很大的贡献,国王很高兴,就赏他一个很庄严的弓,弓箭的弓。这个弓是黑檀木做的,柄非常的大。这个弓可以说是天下无双。猎人看到这个弓,他说这个弓很好用啊,一射能够射几百里,但是有一个缺点,这个弓的柄雕刻太平淡了。他这个时候就跟一个雕刻师说,你把这个弓柄的雕刻全部擦掉,用磨石纸把它磨掉,重新雕刻一个巡猎图,打猎的图。上面要有晴朗的虚空,要有太阳,有大地,有草木,里面有很多的动物在那个地方跑,还有很多人开着车子、骑着马在那边飞舞。这个雕刻师就照他的话,把整个狩猎图都雕到柄里面去了。雕完以后,这个猎人一看,哎呀,这才是一个天下无双的弓。结果他拿起这个弓要射的时候,啪!这个弓断掉了。因为雕刻太多,把那个木柄弄得太薄了。这个就是讲到舍本逐末:我们为了追逐这个美妙的雕刻相,结果失掉弓本身的功能。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意思就是说,其实我们这念心,你看它具足了声闻、缘觉、菩萨、如来的功德,但是因为我们追逐某一种相,结果忽略了去开显它的功德。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内心其实有无量的珍宝是可以去开发的,它本来就具足的。这个讲如实不空义。

子三、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

我们看第三段,明随缘不变遮照同时义。看经文。

【图三】

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

“遮”当然是讲遮一切相,讲如实空;“照”就是照一切法如实不空。这个地方把空跟不空合起来,空不空——如实空不空义,它同时具足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也就是所谓的“如来藏妙明心元”。

“妙明心元”这个观念在这个“元”,圆满无缺的意思。这一念心性本身是离一切相,所谓如实空,但是它又即一切法,又如实不空,可以说圆满不缺的。

我们看它遮照同时的说明。看双遮。

离即离非。

这四个字的关键在这个“离”,它离开了即,也离开了非。离开了“即”,这个“即”当然是俗谛理。“非”,是真谛理。换句话说,从双遮的角度,一空一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大唐超时空:甜宠晋阳小公主 娱乐:混在娱乐圈边缘的日常 穿越进网文救男女主 苍凉岁月 神话修真 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 影视快穿合集 四个院:许大茂我为国为民 穿越后,我悲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