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名将高顺

030封赏朝野(1/2)

目录

却说雒阳城中,一日,弘农王偶见双燕飞于庭中,不由心生可怜,遂吟诗曰:“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不料,此诗恰好被董卓手下看到,如获至宝,立即将其呈献给董卓。董卓见之,不知如何处理,遂召李儒入府商议。

太尉府中,李儒一手持诗稿一手捻须,沉呤半响,方道:“以此诗来看,弘农王对董公积怨很深!他日恐为有心人所用,借此向董公发难。董公宜谨慎提防!”

董卓听李儒一说,顿时气得将牙一咬,狠狠地道:“弘农王,先帝之子也。吾本不欲违天下人心,行那无君无父之事,奈何彼等逼吾如此。”

李儒劝道:“废立天子,本就非常人所成。董公欲行伊尹、霍光之事,必须有伊尹、霍光之志,行天下人不容之事,方可成天下人难竞之功。”

董卓思之再三,点点头:“文优所说,深解吾心。为免他人泄露,此事还需文优亲自走一趟。”

李儒眯着双眼,道:“儒愿为董公效劳!”董卓轻笑着点点头。

待夜色降临,李儒带数名甲士入永安宫,何太后正与弘农王、唐妃在宫中闲坐,见之叱问道:“汝等来此何干?”

李儒微微一笑,道:“太尉闻弘农王突发疾病,特令吾为弘农王送良药一副。”说完,令甲士进献毒酒给弘农王。

弘农王年龄虽少,但亦知王莽毒杀平帝之事,大惊失色道:“孤王无病,毋须汝药。”

见弘农王拒不肯喝,李儒不由笑道:“弘农王,事已至此,难道汝还可不饮耶?”于是,令甲士为弘农王强行灌之。

唐妃跪倒在李儒身前,向其祈求道:“妾身愿代帝饮酒,请郎中令可怜,存其母子性命。”

李儒摇了摇头:“汝乃何人,可代王死?”

何太后早已哭作泪人,见之大骂道:“屠夫无谋,引贼入京,恨不能唚其肉。董贼今逼死吾母子,必为皇天不佑!郎中令,汝等助其为恶,他日定当灭族抄宗!”

李儒闻之大怒,令甲士扯住太后,以薄丝绕颈直撺下楼。

见李儒催逼得紧,弘农王无可奈何,大哭而歌曰:“天地易兮日月翻,弃万乘兮退守藩。为臣逼兮命不久,大势去兮空泪潸!”歌罢,弘农王对唐妃道:“卿王者妃,势不复为吏民妻。自爱,从此长辞!”

唐妃闻之,悲不成泣,亦作歌曰:“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遂与弘农王一齐饮下毒酒,相拥而毙。

次日一早,得知弘农王及妃后皆于昨夜间暴毙,朝野上下一时震动。百官之间议论纷纷,有人暗讽曰:汉之有卓,犹秦之有高。

一日,董卓外出时,正值百姓在山神庙旁开庙会,只见众人围坐高歌: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董卓闻之大怒,下令杀死所有男子,抓捕所有女人,人头载车前,女子载车后,招摇过市,一路行至雒阳。

到府后,董卓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召李儒过府议事。

李儒略略一思,劝卓道:“董公息怒。百姓所见甚少,多为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而已。董公不必为此大动干戈。所谓名声,实乃名士之声也。声者既多,则汇聚成名。此前宦官当道,先帝年间仅因党锢一案,使无数名士失于乡野。如今,董公只需擢用数十人,自可聚天下名士于麾下,那时名声和人望可兼而得之。”

董卓展顔一笑:“吾有文优,犹汉有张良也。”

蔡邕,字伯喈,陈留人,精通音律,通经史,善辞赋,又精于书法,才华横溢,且忠孝素著,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名彻天下。

十一月初一,董卓令州郡征召蔡邕,任其为代理祭酒,历任侍御史、治书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医品太子妃 狼群号召 世子很凶 青云之志 那些年我们逝去的青春 懒癌郡主进京记 贵妃有心疾,得宠着! 半劫 马前卒 谁说暗恋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