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3/7)
身心世界,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只是一个业力的集合——刹那刹那的业力的显现,刹那刹那显现一个果报出来。它是一个动态的生命,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但是阿罗汉的色身没有解脱,他过去的业力还在主导他今生的色身。所以你看阿罗汉有时候会生病,有时候会中暑。身为一个有漏的生命体,当然他还是要饮食来资助他的。所以你不能够说一个人吃饭,其他的人都饱,这是不合理的。各人吃饭各人饱。所以阿罗汉只要是长时间没有吃饭,阿罗汉的色身也会死亡。佛陀举出一个例子,说一人吃饭其他人是不能饱的。再用这个例子的道理来破除这一念心在外的转计。
癸二、正破
【第七讲图二】
我们看正破。看经文: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这一段正式地破斥。
这地方有三段的破斥:第一个,以“身心相外”则身心互不相干来加以破斥。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说,如果你这个觉了知见之心是居在身体之外……觉了,指的是前五识的了别,它能够去摄取五尘的影像;知见,指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可以把前面五尘落谢的影子加以分别,而产生很多的感受——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也产生很多很多善恶的想法。总而言之,觉了知见之心,就是我们这一念明了分别的心。我们不一定要把它分成前五识、第六识,总之就是这念心。
如果这个明了分别的心是居在身体之外,那这样会有一个严重的过失,就是“身心相外,自不相干”。身在心外、心在身外,你的身体在这个地方,你的心在外面,这样身心世界不能产生互相的作用,就不相干了。这样讲的话,当你的心有所了知的时候,你的色身就不能有感觉了;另一方面,当你的身体有感觉的时候,你的心也不能了知。因为你的心在身体之外,所以你身体的感觉不能传递给内心,你内心的想法也不能传递给色身。这个就是所谓的“身心相外,自不相干”。这种道理就好像前面说的:两个比丘,你吃饭他不能饱;他吃饭你也不能饱,这两个比丘是互不相干的一样道理。你吃饭,你吃你的;他吃饭,他吃他的。你的心在外面,如果你的色身有痛苦的感受,你怎么传递给你的内心呢?你内心在外面啊。身心世界产生了隔碍,就不能够互相产生作用。这就产生了互不相干的问题。
继续阅读
这种问题,佛陀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说:“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佛陀把他的手拿出来,他的手就像兜罗绵,又细又白的手,显现给阿难尊者看,说:“你看到我的手吗?”阿难尊者说:“我看到了,您的手就在我前面,我用眼睛看到了。”佛陀说:“你用你的色身的其中一个部分——眼睛去看手的时候,你眼睛看到这个手,你有没有把你的信息传递给你的第六意识的心,你心中会有感受想法吗?”阿难尊者说:“如是,世尊。”有啊,我用我眼睛看到您手的时候,我的确有把这样的一种信息传递给我内心。我这个色身跟内心是可以沟通的,我内心有感觉,我就可以把感觉传递给内心,是可以的。这样讲,就又跟自己前面所提的宗旨相违背了。
佛陀正式破斥了:“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说,既然你眼睛看到我的手的时候,你内心会产生一种欢喜、羡慕的心,那表示身心世界是互相了知的,身心世界是可以相互作用的。这样,你的心怎么说是在身体之外呢?所以你讲你前面所说的你这个明了分别的心住在身外,是没有道理的。你的心住在外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